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如何防治油菜霜霉病

如何防治油菜霜霉病

相关词条

  油菜霜霉病是四川省冬油菜产区的主要病害,近年在我省发生情况严重,该病危害油菜的叶、茎、花果,流行年份或地区发病率在10% ~50% ,严重导致油菜减产。

  发病症状 

  油菜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整个油菜生育期间地上各个部位均可发病。叶片受害后,初现浅绿-淡黄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褐色斑块,叶背面病斑上长出霜状霉层,严重时叶片变褐枯死。茎、薹、侧枝和花梗感病后,初期表现为褪绿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不规则斑块,斑上有明显的霜状霉层,即病菌的菌丝和孢子覆盖层。花梗受害后肥 舯 、畸 形 ,花 瓣 和 花 器 等 肥 厚 变 绿 ,花 梗 呈“龙头”状,其表面光滑,布满霜状霉层(与白锈病形成的“龙头”不同,上面着生白色的疱斑,没有霜状霉层),严重时全株变褐枯死。传播途径该菌系专性寄生菌,病菌只能在活体上存活。在冬油菜区,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里和种子内越夏,秋季萌发后侵染幼苗,主要靠病斑上产生的孢子囊进行再次侵染。冬季气温低时,该病扩展不快,病菌以菌丝在病叶中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升高后,再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油菜叶、茎及角果。油菜进入成熟期,发病部位又产生卵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的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混杂在种子中的卵孢子;近距离传播,除人为农事活动将混在种子、粪肥中的卵孢子直接传到病田外,主要靠气流和随灌溉水或雨水进行传播。

  发病条件

 

  霜霉病的发生与当地气候、栽培品种和栽培条件关系密切。气温8-16℃ 、相对湿度大于90% 、日照不足等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侵染。生产上如遇低温多雨、高湿、日照少等天气常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四川的冬油菜区如果冬季气温低,雨水少时则发病轻;而冬季气温偏暖,雨水多或经常出现霜和大雾天气时则容易在叶片上表现症状。春季气温上升后,如果雨水多,田间湿度大,则很容易发病或引起花期霜霉病流行。油菜连作地 (包括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播种早、偏施、过施氮肥和缺钾地块及播种密度大、田间潮湿地块均易发病。低洼地、排水不良、种植白菜型或芥菜型油菜品种时均易发病。

  预防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甘蓝型油菜和抗病性强的白菜型抗病油菜品种。

  2. 提倡油菜与大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制轮作,或水旱轮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卵孢子数量,减少菌源而降低发病程度。

  3.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适期 播 种 ,不宜过早,并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

  4.合理施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 肥 ,达 到 “冬 壮 春 发 ”,稳 长不旺 ,增强和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5.开好三沟,春季清沟排滞 ,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雨水滞留和淹苗;及时摘除下部的老黄叶,减少植株间的互相传播,改善株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繁殖。摘除的病叶应带出田块,作饲料或堆肥。

  药剂防治

  在秋冬季霜霉病发病严重的地区,一定要在花期加强药剂防治。一般在3月上旬油菜抽薹-初花期时,调查病情扩展情况,病株率达10% 以上时开始喷药。一般间隔 6-8天,连续用药2-3次,每次用水 60-70公斤。药剂可选用70% 代森 锰 锌 可 湿 性 粉剂500 倍 液 、72% 霜 克 可 湿 性 粉 剂 600-800 倍液、66.8% 霉多克可 湿 性 粉 剂 600-800 倍 液 或 69% 安 克 锰 锌 可 湿 性 粉 剂900-1000 倍液。在菌核病发生地区,可以结合菌核病的防治,与10% 宝丽安可湿性粉剂 1000倍 液 ,或50% 叶 斑 净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1500 倍液,混合施用。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刘勇(本报信息编辑室 邓 静采访整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