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小麦蚜虫防治技术

小麦蚜虫防治技术

相关词条

    小麦蚜虫分布极广,几乎遍及世界各产麦国,我国为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    

    在国内除无网长管蚜分布范围狭外,其余在各麦区均普遍发生,但常以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一般麦长管蚜无论南北方密度均相当大,但偏北方发生更重;麦二叉蚜主要发生于长江以北各省,尤以比较少雨的西北冬春麦区频率最高。就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来说,除小麦、大麦、燕麦、糜子、高粱和玉米等寄主外,麦长管蚜还能为害水稻、甘蔗和茭白等禾本科作物及早熟禾、看麦娘、马唐、棒头草、狗牙根和野燕麦等杂草,麦二叉蚜能取食赖草、冰草、雀麦、星星草和马唐等禾本科杂草。    

    危害症状   

    麦蚜的为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的汁液。麦长管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害,抽穗灌浆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为害。麦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为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虫无此症状。间接为害是指麦蚜能在为害的同间,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    

    生活习性   

    麦蚜的越冬虫态及场所均依各地气候条件而不同,南方无越冬期,北方麦区、黄河流域麦区以无翅胎生雌蚜在麦株基部叶丛或土缝内越立,北部较寒冷的麦区,多以卵在麦苗枯叶上、杂草上、茬管中、土缝内越冬,而且越向北,以卵越冬率越高。从发生时间上看,麦二叉蚜早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一般到小麦拔节后才逐渐加重。    

    麦蚜为间歇性猖獗发生,这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麦长管蚜喜中温不耐高温,要求湿度为40%~80%,而麦二叉蚜则耐30℃的高温,喜干怕湿,湿度35%~67%为适宜。一般早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为害重;夏秋作物的种类和面积直接关系麦蚜的越夏和繁殖。前期多雨气温低,后期一旦气温升高,常会造成小麦的大爆发。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合理布局作物,冬、春麦混种区尽量使其单一化,秋季作物尽可能为玉米和谷子等。    

    ⑵选择一些抗虫耐病的小麦品种,造成不良的食物条件。    

    ⑶冬麦适当晚播,实行冬灌,早春耙磨镇压。    

    ⒉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注意抓住防治适期和保护天敌的控制作用。    

    ⑴防治适期    

    麦二叉蚜要抓好秋苗期、返青和拔节期的防治;麦长管蚜以扬花末期防治最佳。小麦拔节后用药要打足水,每亩用水2-3壶才能打透。    

  ⑵选择药剂    

  ①用40%乐果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兑水喷雾;    

  ②每亩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50~60千克喷雾;    

  ③用50%抗蚜威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④用3.15%阿维吡乳油20ml一壶水喷雾;    

  ⑤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克一壶水或10%吡虫啉10克一壶水加2.5%功夫20ml-30ml喷雾防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