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2011年小麦吸浆虫防治建议

2011年小麦吸浆虫防治建议

相关词条

  2011年小麦吸浆虫将主要发生在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安徽等地,发生面积3700万亩。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附着于灌浆期的麦粒嫩皮上,吸食麦粒中的浆汁,造成严重减产。小麦吸浆虫一般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结圆茧在土中越冬。次春当小麦返青、起身时,幼虫即自茧内爬出并在到表土层准备化蛹,至小麦孕穗时则开始结茧化蛹。若湿度偏低、温度较高,幼虫多不结茧而直接在土中化成裸蛹。蛹期一般有8~10天,至抽穗时(我国自南向北约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即羽化为成虫。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指标为土壤中平均每样方 (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活动幼虫2头以上,或在抽穗期傍晚5~7时,用手拨开麦垅,每个视野有2头以上成虫在飞行活动,或捕虫网10复次有成虫5头以上,就必须进行防治。

  蛹期防治

  在蛹盛期(小麦孕穗至穗“露脸”)撒毒土防治,每亩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等2~3公斤,拌细土20~25公斤,于露水干后均匀撒施,及时用扫帚或其他工具将架在麦株上的毒土抖落到土壤表面,施药后灌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蛹期防治可以有效地压低虫口密度,要进行统防统治和结合麦穗药剂保护,以防止飞来成虫。

  抽穗期防治

  抽穗期是喷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时间短,必须抓住时机进行喷药,阻止或杀死飞来成虫,或杀死其产在穗上的卵。若进入扬花期才喷药,因抽穗时穗上的卵已经孵化成幼虫钻入小穗中,很难被杀死。具体用药方法是在小麦抽穗70%时进行喷药,每亩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1500~2000倍液喷雾。喷雾于上午9时前或下午5时后进行,在虫口密度大的田块,经2~3天抽齐穗时再喷药1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