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旱地小麦增产技术要点

旱地小麦增产技术要点

相关词条

1.深浅轮耕,以土蓄水 。深耕要因地因时制宜,一般在降水多、墒情足的年份宜深耕,耕深22厘米-25厘米,耕后接着耙实、耢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会因土壤不实而严重失墒,以至耕多深干多深,结果深耕不如浅耕好。  

  2.增施肥料,以肥调水 。旱地麦田要尽量多施有机肥,施足配方无机肥,尤其要施足磷肥。一般地块,每667平方米可施有机肥2500公斤-3000公斤,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各50公斤,并酌情配施适量钾肥和微肥;如果地力差,可在三四年内连续每667平方米施标准氮肥40公斤-60公斤、磷肥50公斤-100公斤。旱地高产麦田,可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即将全部肥料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土壤作基肥,其中氮肥要适当深施,磷肥浅施,以利培育冬前壮苗。  

  3.选用良种,以种济水 。抗旱品种能较好地适应缺水少肥的旱地环境;据各地对比调查,种植抗旱品种比种植不抗旱的品种,一般增产20%-30%。  

  4.适时适量播种,以苗(株)节水 。冬性品种应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时播种,弱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3天-5天。在适宜的播种期范围内,每667平方米基本苗控制在15万苗左右,播种偏早的减少一二万苗,播种偏晚的增加二三万苗,晚茬麦可增加到20万苗-25万苗;冬前每667平方米茎数一般要控制在最后成穗数的2倍-2.5倍。  

  5.推广旱作新技术,抗旱保水。 一是播种前进行抗旱锻炼:用清水40份,分3次拌入100份麦种中,每次加水后,都要先经过一定时间的吸收,然后在15℃-20℃条件下风干到原来的重量。这样,可使小麦对干旱的条件产生较强的适应反应,从而增强抗旱能力。二是采用药剂处理种子:①保水剂拌种。每667平方米用保水剂50克,加水5公斤,与麦种拌匀后播种,一般增产10%以上,高者可达25%;②黄腐酸(又叫抗旱剂1号)拌种。用黄腐酸200克,加水5公斤,拌麦种50公斤,拌匀后晾干播种,可提高种皮吸水能力,加快其生理活动,促进幼根生长,增产9.3%-13.3%;③磷-硼混合液拌种。用优质过磷酸钙3公斤,加水50公斤,溶解后滤除杂质,在滤液中加入硼酸50克,搅匀后取溶液5公斤,拌麦种50公斤,晾干播种,可使麦苗生长健壮,抗旱能力增强,一般增产10%~20%;三是叶面喷施抗旱剂:①在小麦拔节、灌浆期,用0.1%氯化钙溶液叶面喷施,可增产5%~10%;②在小麦孕穗期,每667平方米用抗旱剂一号50克,对水2.5公斤~10公斤,充分溶解后作超低量喷雾(若苗期和后期同时受旱,全生育期可喷2次),可增产16.6%。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