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小麦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管理技术要点

相关词条

一、播前准备  

(一)精细整地、足墒播种  

小麦播种要适期,要做到适时腾茬、早整地、整好地,提倡机耕机播和进行深耕耙耢,并使秸秆深埋。小麦要足墒播种,切忌抢墒。对于秸秆还田的地块,要加大洇地用水量,既满足小麦正常生长的需要,又要满足秸秆腐烂对水分的需求,防止秸秆腐烂时与小麦生长争水造成小麦发育不良。种棉茬麦的地块,如果 10月1日 还有大量青铃,应抓紧喷施乙烯利催熟。40%乙烯利亩用100 -150克 ,对水40 -50公斤 均匀喷雾,必须保证每个叶片、棉铃着药,才能达到最佳的催熟效果。棉柴提倡切碎还田,为了争取时间,可以先洇地,过几天再切棉柴整地,力争10底前播种完毕。  

(二)、推广秸秆还田,实施配方施肥  

推广秸秆还田,培肥土壤肥力。大家要注意的是,秸秆直接还田的地块要增加10-15%氮肥施用量,调节碳氮比例,这样有利于秸秆腐烂分解和避免与麦苗争氮造成麦苗黄弱。  

在施底肥上要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补施微量元素,具体方案是:  

高产田:亩施粗肥4方以上,碳铵40 -50公斤 ,过磷酸钙75 -100公斤 ,钾肥12 -15公斤 ;也可每亩使用40%腐植酸复混肥或45%复合肥 40公斤 左右,亩施硫酸锌1 -2公斤 。  

中产田:亩施粗肥3方以上,碳铵30 -40公斤 ,过磷酸钙50 -75 公斤 ,钾肥10 -12公斤 ;也可每亩使用40%腐植酸复混肥或45%复合肥30 -40公斤 ,亩施硫酸锌1 -2公斤 。  

(三)种子处理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播前2-3天进行晒种的基础上,种麦前后落实防病控虫系列技术措施。没包衣的种子要拌种:  

1、防治地下害虫  

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兑水2 -3公斤 ,喷拌麦种 50公斤 。  

2、预防小麦病害  

(1)、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防治小麦纹枯病、腥黑穗病,并可有效地防治苗期感染的白粉病、锈病。  

(2)、6%戊唑醇10毫升,加水 0.5公斤 ,混合均匀后,可拌麦种 15公斤 ,闷种3小时后播种,对小麦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有很好防效。  

(四)适期播种,严把播种质量关  

播种适期为 10月5日 -15日,适期内亩播量11 -13公斤 ,每晚播1-2天增加播量 0.5公斤 ,整地质量差、秸秆还田量大、晚播麦田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播深3 -5厘米 ,播后要及时镇压。  

二、田间管理  

(一)肥水管理。  

春季浇好拔节、扬花和灌浆水,第一水亩追尿素 25公斤 。对于冬前墒情不足或秸秆还田麦田,要在封冻前及时浇好冻水;对于春季特别干旱的麦田,要及时浇好补墒水。  

(二)防治病虫草害。  

1、化学除草:春季化学除草要在返青——起身初期,拔节后禁止使用除草剂。  

2、预防病害:小麦丛矮病有两个防治时期,分别是小麦出苗50%左右和早春返青时,可利用吡虫啉、菊酯类等高效低毒农药及时除治灰飞虱,预防丛矮病的发生;白粉病、锈病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戊唑醇、粉锈宁等杀菌剂进行防治,纹枯病要选用井岗霉素进行防治。  

3、除治害虫:小麦害虫主要有小麦蚜虫、红蜘蛛、麦叶蜂,要根据害虫的发生情况,及时使用吡虫啉、阿维菌素、菊酯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除治,小麦蚜虫用氰戊菊酯防效较好。  

(三)加强叶面喷肥。  

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结合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小麦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微肥等叶面肥,一般10-15天一次,连喷2-3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