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性质和质量的名词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性质和质量的名词术语

相关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性质和

质量的名词术语

Terminology of property and quality for grain,

Oil-bearing material and their products

UDC  664.2/.8:001.4

GB  893488

 


     本标准规定了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性质和质量的部分名词术语,适用于粮油商业、工业的经营管理和教学等其他有关工作领域。

1  好粒结构

kernel structure

粮食、油料籽粒的生物学结构。

1.1  颖

glume

1.1.1  内颖

inner glume

亦称“内稃”、“第二颖”。包被禾谷类粮粒的较小的一片外壳,由小穗基部两枚苞片中内方或上方的一枚所形成。

1.1.2  外颖

outer  glume

亦称:“外稃”、“第一颖”。包被禾谷类粮粒的较大的一片外壳,由小穗基部两枚苞片中外方或下方的一枚所形成。

1.1.3  护颖

small  glumes

禾本科谷类植物籽粒基部外侧承托内、外颖壳的两片小颖。

1.1.4   

awn,arista,beard

亦称“颖尖”。某些谷物外颖或内、外颖(如双芒稻)顶端或背部由中脉丝状延伸而成的针状尖刺。

1.2 皮层

bran

谷物籽粒外层各层皮的总称。

1.2.1   表皮

epidermis

亦称“长形细胞层”。植物体(包括谷物籽粒)和外界环境接触的最外层细胞,一般由单层、无色的细长形细胞所构成。

1.2.2   果皮

pericarp

果实的组成部分,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因果实类型的不同,果皮的变化极大,通常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三层。

1.2.2.1   外果皮

         ectocarp,exocarp,epicarp

         成熟果实果皮的最外层,结构变化甚大。谷物的外果皮是一层纵向排列的细长形细胞,即表皮。

1.2.2.2   中果皮

         mesocarp

         成熟果实果皮的中间。肉质果的中果皮特别发达,肉质化富含水分;干果则多不发达,与内、外果皮相结合形成干燥而坚硬的果皮。谷物种子(如小麦)是由几层纵向排列的细胞所组成,多数被压,呈不规则形状。

1.2.2.3   内果皮

         endocarp

         成熟果实果皮的内层。结构变化较大:浆果的内果皮与中果皮的均肉质化;核果由多层石细胞构成。谷物籽粒如小麦的内果皮由一层横细胞和一层纵向排列的长形管状细胞所组成,称“管状细胞层”。后者不成熟时呈青色,成熟后无色。

1.2.3   种皮

seed  coat

由胚珠的珠被发育而成的、保护种子的结构。谷物种子如小麦的种皮极薄,为二层斜长形细胞,外层无色透明,内层有色素。

1.2.4   透明层

hyaline  layer,nucellar layer

亦称:“珠心层”。位于种皮和糊粉层之间的折光带,是珠心的残余,很薄,并无明显的细胞结构,横断面上只是一条无色透明的线。

1.2.4.1   珠心

         nucellus

         胚珠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薄壁细胞组成。

1.2.4.2   胚珠

     ovule

        种子植物发育成种子的结构。被子植物的胚珠一般呈球形,以珠柄着生于子房内壁的胎座上。

1.2.4.3   子房

         ovary

         被子植物雌蕊的一个组成部分,内藏胚珠,位于雌蕊的下部。

1.2.5   糊粉层

aleuron  layer,proteinaceous layer

(1)  亦称“外胚乳”。胚乳外层含有糊粉粒并富含球蛋白的方形厚壁细胞层。细胞较大,排列紧密整齐。

(2)  习惯上列为禾谷类粮粒中和胚乳结合的最里面的一层皮。

1.2.5.1   糊粉粒

         aleurone grain

         植物细胞内贮藏蛋白质的构造,主要由球蛋白组成,并含有植酸钙镁(phytin)及矿物质的组分,大体上存在于植物种子内,禾本科植物种子的糊粉粒集中于胚乳的外层细胞中,形成糊粉层。

1.3   胚乳

endosperm

(1)有胚乳种子(如粮粒)中储存营养物质的部分,由大而充满淀粉粒的呈多面形的薄壁细胞所组成,近于横向排列。种子萌发时成为胚的养料。

(2)包括糊粉层和淀粉细胞两部分。

1.3.1   角质

vitreous

亦称“玻璃质”。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

1.3.2   粉质

opaque

胚乳结构疏松、呈石灰状。

1.4   

germ

俗称“胚芽”、“米嘴子”、“脐”。种子最主要的部分,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萌发后能长成新的个体。

1.4.1   胚芽

plumule

种子植物的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位于胚轴的顶端,是能发育成植珠茎与叶的原始体。

1.4.2   子叶

cotyledon,seed  leaf, seed lobe

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胚乳植物如豆科植物种子的子叶因贮存养料而特别肥厚。

禾本科植物种子内的子叶又称“盾片”。

1.4.3   盾片

scultellum

禾本科植物(如小麦、玉米等)的一片子叶,呈圆盘状,一侧与胚乳相接触。有消化吸收胚乳的营养物质并转运到胚的其他部分的作用。存在外胚叶并称做“外子叶”时,盾片亦称“内子叶”。

1.5.1   糙米腹部

brown rice  belly, ventralside of brown rice

米粒长有胚的一侧。

1.5.2   糙米背部

brown rice  back, dorsal side of brown rice

米粒长有胚的另一侧。

1.5.3   米沟

rice  crease

俗称“米茎”。米粒表面的纵向沟纹。

1.5.4   背沟

back  crease

位于米粒背部的纵向沟纹。

1.5.5   腹沟

crease

亦称“麦沟”、“麦槽”。麦粒腹面的凹槽。

1.5.6   麦毛

beard,brush(of  grain),hairs

亦称“茸毛”、“冠毛”。某些谷物(特指小麦)颖果非胚端的极短毛簇。

1.6.1   角质粒

vitreous  kernel

角质部分占本粮粒截面积二分之一以上的籽粒。

1.6.2   粉质粒

opaque  kernel

亦称“软质粒”。角质部分不足本粮粒截面积二分之一(包括二分之一)的籽粒。

2   粮油特性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and oil

2.1   物理性质

physical  property

2.1.1   长度

length

粮油籽粒三度尺寸中的最大者。

2.1.2   宽度

width

粮油籽粒三度尺寸中的其次者。

2.1.3   厚度

thickness

粮油籽粒三度尺寸中的最小者。

2.1.4   容重

       test weight

       粮食(油料)籽粒在一定容积内的重量,或单位体积中粮食(油料)的重量,常以(g/L)表示。

2.1.5   比重

       specific gravity

(1)    粮食(油料)纯体积的重量与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2)    油脂在t时的重量与同体积t的纯水的重量之比,一般取t20t4,为植物油脂产品标准技术要求之一。

2.1.6   千粒重

mass of 1000  kernel, 1000 kernel weight

1000粒粮食(油料)籽粒的重量,常以g为单位。

2.1.6.1   绝对千粒重

         absolute 1000 kernel weight

         亦称“干物质千粒重”。 1000粒粮食(油料)籽粒的干物质重量。  绝对千粒重(g)=1000粮油籽粒的重量(自然水分)×(1-水分%)

2.1.6.2   标准千粒重

         standard 1000 kernel weight

         1000粒粮食(油料)籽粒在含有规定水分状况下的重量( g)。

2.1.7   散落性

free  flowability

粮食、油料籽粒自然下落至平面时,有向四面流散,并形成一圆锥体的性质。

2.1.8   静止角

angle of  repose

亦称“自然坡角”、“内摩擦角”。粮食(油料)自然下落时形成的圆锥形堆,其锥面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2.1.9   自动分级

self-classification

粮食、油料籽粒和杂质结合的散粒群体,在移动或振动过程中出现的分级现象。

2.1.10   导热性

thermal  conductivity

粮、油传递热量的性能。

2.1.11   均匀度

uniformity

粮食、油料籽粒大小一致的程度。

2.1.12   吸湿性

hygroscopicity

粮、油吸收和解吸水分的性能。

2.1.13   粮堆密度

bulk density of  grain

亦称“松密度”。粮堆中粮食体积占粮堆总体积的百分比。

2.1.14   孔隙度

porosity,  porousness void space

粮食(油料)堆内颗粒间的孔隙体积占粮食(油料)堆体积的百分比。

2.1.15   塑性

plasticity

亦称“可塑性”。粮食、油料籽粒在外力作用下,能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能。

2.1.16   弹性

elasticity

粮食、油料籽粒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但当消除外力后回复原形的性能。

2.1.17   韧性

        toughness

        粮食、油料籽粒在外力(一般为冲击力)作用下,仍不破坏的性能。

2.1.18   抗剪强度

        shearing strength

粮食、油料籽粒抵抗剪切破碎的能力。

2.1.19   抗压强度

compressive  strength

亦称“硬度”,粮食、油料籽粒在受到外加压力时,抵抗破碎的能力。

2.1.20   刚度

rigidity

亦称“抗折强度”,粮食、油料籽粒抵抗外力的能力。

2.1.21   熔点

melting  point

固体油脂在规定条件下完全变成透明液体时的温度,即油脂由固态溶化成液态的温度,亦即固态和液态的蒸汽压相等时的温度。

2.2   化学性质

chemical  property

2.2.1   水分

moisture  content

粮食、油料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占粮食、油料总重量的百分率。按水分在籽粒中的分布状态,有游离水、胶体结合水等。

2.2.1.1   游离水

free  water

亦称“自由水”,存在于细胞间隙中的水分,一般化验水分的结果为游离水。

2.2.1.2   胶体结合水

colloidal  combined water

亦称“束缚水”,与细胞中的蛋白质、糖等亲水物质结合,形成比较牢固的胶体的水分。

2.2.2   灰分

ash  content

亦称“粗灰分”,粮食、油料经高温灼烧,有机物被氧化消失后所剩的残渣。除矿物质外,还含有微量难以氧化的物质。

2.2.3   粗蛋白质

crude  protein

粮食、油料中的含氮物质,除真蛋白质(或称“纯蛋白质”)外,还包括非蛋白质含氮物如酰胺及铵盐等。

2.2.4   白蛋白

albumin

亦称“清蛋白”。在酸性介质中具有高电泳移动性的水溶性蛋白质基团。

2.2.5   粗脂肪

crude  fat

一般称“乙醚浸出物”。粮食、油料中能溶于乙醚的物质,除真脂肪外,还包括游离脂肪酸、磷脂类、色素及蜡等。

2.2.6   粗纤维素

crude  fibre

粮食中不溶于水、乙醚、酒精、稀酸和稀碱的物质。除真纤维外,还包括木质素、角质、木栓质和部分半纤维素等。

2.2.7   还原糖

reduced  sugar

粮食中能还原费林试剂、多伦试剂和苯肼反应生成脎的糖类。葡萄糖、果糖等单糖类及麦芽糖、乳糖等双糖类均属之。

2.2.8   非还原糖

non-reduced  sugar

粮食中不属于还原糖的糖类,如:蔗糖。

2.2.9   戊聚糖

pentosan

亦称“谷物胶(gums)”。粮油籽粒中含量相对较少的一种重要组分,主要由木糖和阿刺伯糖构成,有的还含有微量的已糖及其衍生物。常与粮油种子内的蛋白质直接交联或通过交联剂交联形成分子量巨大的大分子,对小麦面团的稠度和保气能力有重大影响。

2.2.10   无氮抽出物

nitrogen-free  extract, NFE

粮食中能被水、稀酸或稀碱所溶解的不含氮物质,包括淀粉、糖、树胶和部分半纤维素等。

2.2.11   植酸

phytic  acid

亦称“肌醇六磷酸(inositol hexaphosphoric acid)”。广泛存在于粮油种子的胚部和皮层内,能与23价金属离子(如Ca++Mg++Zn++Fe++Fe 等)形成不溶性络合物,妨碍人体吸收,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3   质量

    quality

3.1   纯度

purity

3.1.1   纯粮率

pure kernel  yield

除去杂质的谷物、豆类籽粒(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3.1.2   纯质率

purity  rate

(1)    除去杂质的油料中纯质重量(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2)    花生仁净仁重量或甘薯片纯质重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3.1.3   纯仁率

pure kernel  yield(of unhulled oilseeds)

带壳油料(如花生果)净果脱壳后的子仁重量(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数)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3.1.4   出糙率

brown rice  yield(of paddy)

一定数量稻谷全部脱壳后所得糙米重量占稻谷重量的百分率。

3.2   杂质

foreign matter,  impurity

(1) 原粮油料中一般包括筛下物、有机杂质及无机杂质,成品大米中包括糖粉、矿物质及其他。

(2) 植物油脂中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残留物。

3.2.1   筛下物

throughs

原粮油料杂质的一种。主要由小粒及破损粒组成,通常指通过一定规格圆孔筛的物料,如:小麦通过φ1.5mm,稻谷通过φ2mm,玉米、花生仁、大豆通过φ3mm,花生果通过φ5mm者均属之。

3.2.2  无机杂质

inorganic  impurity

原粮油料杂质的一种。一般指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等。

3.2.3   有机杂质

organic  impurity

原粮油杂质的一种。一般指无食用价值的粮油籽粒,异种粮油籽粒、杂草种子,自然脱落的稃壳、植物体及其他有机物等。

3.2.4   异种谷粒

      other cereals

评价谷物样品时,“杂质”中包括的所有不属于样品所代表的品种的全部谷粒。

3.2.5   矿物质

minerals

粮食中的无机杂质,包括砂石、煤渣、砖瓦块等。

3.2.6   糠粉

rice bran  powder

大米杂质之一,附着大米粒表面的细糠。

3.2.7   带壳稗粒

barnyard millet  in husk

大米杂质之一,混在大米粒间的带壳稗粒。

3.2.8   稻谷粒

       paddy kernel

大米杂质之一,混在大米粒间的未经碾磨的稻谷粒。

3.2.9   大杂

large  impurities, toppings

大于粮食、油料籽粒的杂质的统称,包括麻绳、泥石块、秸杆、金属物品等。具体规格视作业工序的要求而异,如:粮仓初清一般为20×20mm筛上物等等。

3.2.10   小杂

small  impurities

小于粮食、油料籽粒的杂质的统称。

3.2.11   轻杂

light  impurities

通过风选分离出来由沉降室或集尘器收集的杂质的统称。

3.3   不完善粒

unsound kernel

有虫蚀、病斑、生芽、霉变、破损、冻伤、烘伤或未熟等缺陷但仍有食用价值的粮食、油料颗粒的统称。

3.3.1   虫蚀粒

 injured kernel

 被虫蛀蚀的粮食、油料颗粒。凡稻谷、小麦、玉米颗粒伤及胚及胚乳,大豆、花生等颗粒伤及子叶者均属之。

3.3.2   病斑粒

spotted  kernel

表面带有病斑并伤及胚或子叶的粮食、油料颗粒。还包括小麦赤霉病粒。

3.3.3   生芽粒

sprouted  kernel

亦称“发芽粒”。出现芽或幼根的粮油颗粒。凡芽或幼根已突出稻壳、或已突出糙米种皮的稻谷粒,或芽或幼根已突出种皮的小麦、大豆、花生等其他颗粒均属之。

3.3.4   霉变粒

moldy  kernel

稻谷生霉,剥壳后糙米有霉点、胚乳变色变质的颗粒。小麦、大豆、玉米等粒面生霉,或胚乳、子叶、籽粒变色变质的颗粒。

3.3.5   破损粒

broken  kernel

小麦颗粒压扁、破碎,玉米及其他粮食籽粒破碎,凡伤及胚或胚乳者。

3.3.5.1   破碎粒

broken  kernel

花生果果皮或花生仁因外力作用或其他原因破损伤及整粒体积或子仁体积五分之一及以上的颗粒,包括花生破碎的单片子叶。

3.3.5.2   裂纹粒

cracked  kernel

胚乳出现龟裂的米粒。

3.3.6   冻伤粒

frosted  kernel

经受严重冻伤的颗粒,如:大豆籽粒透明,或子叶僵硬呈暗绿色的颗粒。

3.3.6.1   霜损粒

foggy damaged  kernel

被寒霜冻坏的粮粒。

3.3.7   烘伤粒

heat damaged  kernel

亦称“热损粒”。经过烘干损伤的籽粒,如:小麦粒面筋质特性受到削弱或玉米粒胚或胚乳变为深褐色等等。

3.3.8   未熟粒

immature kernel,  shrunken kernel

发育不饱满、尚未成熟的粮油籽粒。不同粮油品种的未熟粒,其具体定义,由各自的标准作出不同的规定。

3.3.9   损伤粒

damaged  kernel

一般泛指花生米或花生仁病斑、热损、冻伤、生霉,以及子叶明显变色的颗粒。

3.4   微生物感染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3.4.1   赤霉病粒

gibberella  damaged kernel

感染由小麦赤霉菌无性阶段禾谷镰孢霉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的麦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

3.4.2   毒麦

lolium  temulentum

禾本科草本植物的颖果。因花穗上寄生的毒菌能产生毒麦碱而危害人类健康,即不可食用,亦不宜饲用。

3.4.3   小麦线虫病

wheat  nematodiasis

由线虫纲寄生虫侵袭小麦机体引起的植物线虫病,能使小麦全部或大部形成虫瘘。俗称“马连子”、“粮荡子”、“变麦”、“胡椒子”、“王母瘤”、“麦疣子”。

3.4.4   真菌毒素

mycotoxin

少数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如黄曲霉毒素等。为粮食油料籽粒,在制品或成品受上项真菌感染后所含有。

3.4.4.1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粮食油料籽粒、在制品、成品等感染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产毒菌株后含有的某些真菌毒素的统称。通常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为代表。

3.4.5   麦角

ergot

一种寄生在禾本科植物子房内的真菌所形成的菌核。干燥后直径3mm,长约20mm,略弯曲,两端稍细,表面暗紫色至黑色,含有麦角新碱、麦角毒、麦角胺等生物碱。

3.4.6   小麦黑穗病

smut

亦称“黑粉病”,小麦受真菌类“黑粉菌”寄生而引起的一类病害。因病部产生黑粉状病菌孢子堆,外观察煤烟,故名。

3.4.7   小麦腥黑穗病

bunt

一种在小麦生长期间侵入子房的真菌所形成的菌瘿。病粒破碎后有腥臭味,含有毒质,能引起禽畜中毒。

3.4.8  黄变米

yellow  rice

感染岛青霉(penicillum islandium)等产毒青霉菌后含有真菌毒素并呈明显黄色的大米。

3.5   感官检验

organic  inspection

3.5.1   色泽

colour

(1)    一批粮食油料固有的综合色泽。

(2)    小麦粉符合实物标准样品的粉色。

(3)    加工制取的油脂应具有的颜色。

3.5.2   气味

odour

(1)    一批粮食油料固有的综合气味。

(2)    一批油脂固有的正常气味。

3.5.3   口味、滋味

taste

(1)    一批成品粮固有的综合口味。

(2)    一批油脂固有的正常滋味。

3.6   其他质量项目

miscelleneous  qualitative items

3.6.1   大米

rice

3.6.1.1   黄粒米

yellow-coloured  rice

大米受本身内原酶或微生物酶的作用而变成明显黄色但不带毒性的颗粒。

3.6.1.2   碎米

broken  rice

大米中大碎米、小碎米的总称。前者是留存φ2.0mm筛上,不足本批正常整米三分之二的碎粒;后者是通过φ2.0mm,留存φ1.0mm的碎粒。大米的质量指标之一。

3.6.1.3  腹白

         white belly

         大米米粒腹部不透明的粉质白斑。

3.6.1.4   心白

         white core

         大米米粒中心部位不透明的粉质白斑。

3.6.1.5   爆腰

crossbreaking

俗称“惊纹”。米粒胚乳内部的横向裂纹。

3.6.1.6   龟裂

surface  breaking

米粒胚乳表面的裂纹。

3.6.2   小麦粉

       wheat flour

3.6.2.1   面筋

gluten content,  gluten

小麦粉揉成面团用水洗涤后所形成的软胶块,其主要成分为胚乳蛋白中的麦醇溶蛋白(gliadin即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glutenin)。一般以湿面筋重量占试样小麦粉重量的百分率作为面筋的含量。是小麦粉的一项重要工艺品质指标。

3.6.2.2   含砂量

        sand content

        粉类粮食内含有细砂的数量。用四氯化碳法或灰化法测定后,以细砂重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表示。

3.6.2.3   磁性金属物

        magnetic metal content

粉类粮食内含有磁性金属物的数量。用磁性金属物电磁铁测定器或马蹄形永久磁铁测定。计算每kg试样中的g数。

3.6.2.4   酸度

        acidity

中和10g粮食试样中的酸性成分所耗用的碱液(0.01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mL数。

3.6.2.5   脂肪酸值

fatty acid  value

中和100g粮食试样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mg数。小麦粉产品标准的质量指标之一。

3.6.2.6   粗细度

granularity,  finess degree

粉类粮食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在电动粉筛上筛理后,计算筛上物重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3.6.3   油脂

oil and  fat

3.6.3.1   折光指数

         refractive index

植物油脂产品标准技术要求之一。每种植物油脂在不同温度下都有一定的折光范围。测定折光指数,  可初步判断油脂的类型和纯度。  通常用阿贝式折光仪检测,并以换算成20时的值表示。

3.6.3.2   酸价

acid value (of  oil and fat)

植物油产品标准质量指标之一。指中和1g油脂试样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mg数。

3.6.3.3   不皂化物

        non-saponifing matter

油脂内不与碱起作用且不溶于水但溶于醚的物质,包括甾醇,脂溶性维生素和色素等。

3.6.3.4   水分及挥发物

moisture and  volatile matter content

植物油产品标准质量指标之一。指油脂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所减轻的重量占试样总重量的百分率。

3.6.3.5   加热试验

hearting  test

植物油产品标准质量检测的项目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将油脂加热,观察油色变化及有无析出物以鉴定其磷脂含量的简易方法。

3.6.3.6   含皂量

         saponified matter content

         植物油脂产品标准质量指标之一。指经碱炼后的油脂中残留的皂化物数量,以油酸钠计。

3.6.3.7   皂化价

         saponification value

         亦称“皂化值”。1g 油脂完全皂化时所需氢氧化钾的mg数。一般所含脂肪酸的分子量越小,其皂化价越大。

3.6.3.8   碘价

         iodine value

         一定条件下100g油脂起加成反应所需碘的g数,表示油脂或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并划分油脂的干性程度。

3.6.3.9   干性

drying

薄层油脂在大量空气作用下逐渐氧化聚合凝缩凝固成不能再熔融及溶于一般油脂溶剂的坚韧薄膜的性能,通常由油脂的碘值来划分。一般以碘值130以上者为干性油(drying oil)100130者为半干性油(semi-drying oil)100以下者为不干性油(non-drying oil)。

3.6.4   加工品质

processing  quality, milling quality

原粮油料转化为成品粮油而承受加工的工艺品质。

3.6.5   蒸煮品质

cooking  quality

成品粮加如大米等蒸煮米饭的品质,如粘性、胀性等。

3.6.6   烘焙品质

baking  quality

成品粮如小麦粉等,用烘焙的方法制造面包、蛋糕、点心等食品的品质,如:面包的体积、皮色,内部颗粒及颜色,风味口味等。

3.6.7   加工精度

processing  degree

原粮经加工后获得的成品粮的感官质量,如:大米、高粱等的背沟和粒面留皮程度,小麦粉的粉色麸星情况等。

 

 

 

附录A

汉语拼音索引

(参考件)

 

白蛋白                                                                   2.2.4

爆腰                                                                   3.6.1.5

背沟                                                                     1.5.4

比重                                                                     2.1.5

标准千粒重                                                             2.1.6.2

表皮                                                                     1.2.1

病斑粒                                                                   3.3.2

不完善粒                                                                   3.3

不皂化物                                                                3.6.3.3

C

糙米背部                                                                  1.5.2

糙米腹部                                                                  1.5.1

长度                                                                      2.1.1

赤霉病粒                                                                  3.4.1

虫蚀粒                                                                    3.3.1

出糙率                                                                   3.1.4

纯度                                                                       3.1

纯粮率                                                                    3.1.1

纯仁率                                                                   3.1.3

纯质率                                                                    3.1.2

 

磁性金属物                                                               3.6.2.3

粗蛋白质                                                                   2.2.3

粗细度                                                                   3.6.2.6

粗纤维素                                                                   2.2.6

粗脂肪                                                                     2.2.5

D

大米                                                                      3.6.1

大杂                                                                       3.2.9

带壳稗粒                                                                   3.2.7

弹性               &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