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新疆玉米螟综合防控实施方案

新疆玉米螟综合防控实施方案

相关词条

  玉米螟是危害我区玉米生产的最主要害虫,具有发生区域广、防控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玉米面积扩大、耕作方式变革,以及受异常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玉米螟呈发生面积增加、危害程度加重态势,严重威胁着我区玉米高产、稳产。为加快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应用,实现科学控害增产目标,我站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与任务

  优化玉米螟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并组装集成,形成适合不同生态区域配套治理模式,实现关键技术绿色化、技术体系模式化、推广应用一体化、综合效益最优化。力争到2015年全区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到应防治面积的30%以上,防控效果稳定在7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工作重点

  (一)优化单项绿色防控技术。一是白僵菌封垛技术。筛选高效白僵菌菌株,优化生产工艺和施用技术,提高封垛防控效果,压低越冬幼虫发生基数。二是灯光诱控技术。确定玉米螟最佳诱虫光谱,提高灯光诱杀效果,尽可能降低对天敌等有益生物的影响。三是性诱剂诱控技术。比较不同信息素及诱捕器对玉米螟诱杀效果,形成与灯光诱控互补的田间应用技术。四是放蜂治螟技术。筛选适合不同生态区应用的赤眼蜂种类和品系,研究形成最佳蜂卡类型和放蜂方法。五是生物农药应用技术。筛选高效、环保型生物制剂,明确最佳使用方法和使用时间,减少农田环境污染。

  (二)集成区域配套防控措施。根据各地玉米生产情况和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研究集成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针对一、二代玉米螟发生区集成以白僵菌封垛压低越冬代基数、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玉米螟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释放赤眼蜂降低螟卵孵化率、适时施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制幼虫危害等防控技术模式。

  (三)广泛开展示范展示活动。结合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等,因地制宜建立玉米螟绿色防控示范展示区,示范、展示玉米螟各项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区域配套防控措施以及防控效果。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组织召开现场会、开展现场观摩活动、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向基层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农民科技示范户等宣传绿色防控成效,普及绿色防控技术。用事实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培训、引导农民自觉、主动、广泛参与玉米螟绿色防控行动,加速推进大面积推广应用进程。

  (四)积极探索优化推广机制。一是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作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技术力量,扶持、引导、推动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的稳步开展。二是充分发挥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作用。各级植保部门应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病虫害综合防治服务能力,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充分发挥企业产销衔接带动作用。各地应结合玉米特色产业的发展,利用涉农企业的资金和组织优势,实行产、供、销有机衔接,推行优质优价,带动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推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应充分认识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意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植保技术部门要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组织协调,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扎实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

  (二)加强技术指导。各级农业和植保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玉米螟绿色防控总体实施方案和推广应用技术方案,大力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开展联防联治、统防统治,努力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植保部门应加大对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力度,全面普及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电视、报纸等各种方式,广泛宣传玉米螟绿色防控成效以及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积极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

  (四)加强技术研究。加强与生产、科研、教学等相关单位的合作,加快我区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尽快优化集成适合我区不同生态玉米种植区配套防控措施,切实解决生产上难题,为玉米螟绿色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四、技术措施

  (一)我区玉米螟发生规律

  玉米螟在我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果穗或秸杆中越冬,5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5月下旬―6月上旬为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在玉米心叶中产卵至6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孵化后造成玉米折秆。7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产卵,第二代幼虫孵化后危害果穗,引起籽粒破损、霉变,最终导致发芽率降低,严重影响种子质量。第二代幼虫于9月中下旬准备越冬。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实行2-3年非禾本科豆科轮作,从而减轻虫害的发生次数。收获完毕后,要及时处理过冬寄存的秸秆,在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处理完毕,可以把秸秆及时地作为沤肥原料、饲料、燃料或粉碎、烧毁后还田。玉米螟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块,在玉米打苞抽穗期,隔行进行人工去除2/3的雄穗,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不仅可消灭70%的害虫,还可以提高5%-10%的玉米产量。

  2、生物防治:利用百僵菌防治玉米。在玉米螟幼虫开始复苏前,对残存的秸秆封垛喷撒菌粉。方法是每平方米垛面用每克含100亿孢子的菌粉100g,可用手摇式喷粉器喷―个点,即将粉管插入垛内,摇动把子,当垛面有菌粉飞也即可。

  利用苏云金杆菌颗粒剂。玉米心叶末期撒入心叶里,每亩用700g。

  人工释放赤眼蜂。于田间第二代玉米螟卵初期,即8月初前后,在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根据害虫发生情况,亩放蜂量4-6万头,将蜂卡别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每次放蜂间隔期3-5天,连续放蜂3-4次,可有效控制二代玉米螟的危害。

  3、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玉米螟成虫,做法是把灯设置在开阔地(距房屋15m以外,灯距100-150m),以棋盘式或随机式摆放方法,每亩设8-10盏。灯下设直径为1.2m的圆形捕虫池,池中放水并放入50g洗衣粉便可诱杀成虫。

  利用性诱剂。用尼龙纱布,做成直径5cm,长12cm的圆筒型体,内放1-4个当天刚刚羽化的雌蛾或性诱导剂。在诱捕器的下方放置水盘,水盘内除装水外再加入洗衣粉50g,每亩地放置4-7个。

  4、化学防治:玉米螟产卵后3-5天,调查虫口密度,当百株虫量达到65-70头时,用20%杀灭菊酯乳油每亩70毫升拌细沙20公斤或40%快杀灵乳油每亩用100毫升拌细沙20公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