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高油玉米选育

高油玉米选育

相关词条

  2.2.1高油玉米的遗传特点

  自然界不存在高油玉米,是人们通过人工选择对玉米籽粒含油量进行遗传改良而获得的。1896年,美国伊利诺埃农业站C.C.Hopkins等人开始对自由散粉的玉米品种Bur’s White的含油量进行选择,到1992年,它的含油量已由最初的4.7%提高到20.9%,从而获得非常著名的高油玉米基础群体IHO。此外,美国还有厄板钠高油群体UHO,是利用核磁共振仪(NMR)对玉米单粒进行含油量选择,从20世纪40年代的含油量4.58%提高到现在的20.5%。由此看来高油玉米的含油量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可以通过轮回选择,群体改良,不断积累含油量基因,达到高油的目的。

  目前,美国杜邦公司发明 TOPCROSS技术,培育出 TC Blend类型的高油玉米,具有产量高、含油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深受玉米种植者的欢迎。应用TOPCROSS技术许多种子公司选育出高油玉米新品种,含油量为 7%~8%。

  2.2.2 高油玉米的选育

  1. 育种目标  要求含油量达到7%~8%以上,籽粒产量与大面积推广品种持平或有所增加,抗逆性、抗病虫性、适应性与普通玉米相同。

  2. 选育方法 目前国内外高油玉米品种选育主要有两种途径:

  (1)采用TOPCROSS技术培育 TC Blend类型的高油玉米,它利用玉米籽粒含油量的花粉直感现象,加上不断的选择,可以逐步提高玉米的含油量。要求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

  (2)常规玉米自交系和高油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的方法培育高油玉米单交种。玉米籽粒含油量是中亲优势遗传,高油玉米单交种含油量的高低和综合性状的优良,完全取决于双亲综合性状的配合力高低和采用高油玉米自交系含油量的高低。在种植方面与普通玉米相同,不需要隔离。在选育技术上主要是用目测选择玉米种胚较大的材料,然后用核磁共振仪(NMR)进行活体测定含油量进行决选。选育高油玉米自交系是关键,方法主要是组成群体,轮回选择,然后选择自交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