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河南温县农业局2012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河南温县农业局2012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相关词条

    温县作为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创建试点县,紧紧围绕“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目标,坚持“良种引路,良法配套,以点带面,全县创建”的工作方针,强力实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强力实施小麦高产创建,狠抓集成技术推广,积极开展应变管理,确保了小麦正常生长,目前全县小麦丰收在望,呈现总产、单产 “双增”的好势头。据近期测产,全县41.2万亩小麦单产预计达552.2公斤;祥云镇、番田镇、黄庄镇、招贤乡20万亩连片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亩产可达611.3公斤。   

    一、小麦生产形势   

    (一)产量预测。   

    2012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41.2万亩,品种布局为豫麦49-198面积10.3万亩,周麦16面积7.6万亩,周麦22面积6.4万亩,平安8号面积5.6万亩,矮抗58面积4.3万亩,温麦19面积1.8万亩,其它品种面积5.2万亩。据5月中旬调查统计,全县41.2万亩小麦平均亩穗数42.8万头;穗粒数35.3粒, 比去年增0.2粒;千粒重按常年43克计,预计亩产量达552.2公斤,比去年实产亩增13.1公斤。   

    (二)生产特点和气侯特点对小麦成产要素的影响。   

    去年小麦播种基础好,底墒足,播期适宜,播量适中,品种对路。虽然冬前小麦生长量不足,群体较常年偏小,但是通过冬前和春季的强化管理,实现了春季小麦苗情的转化升级,保证了分蘖成穗率;春季气温回升缓慢,温度适宜,穗分化时间长,加上今年春季没有倒春寒发生,在返青拔节期和孕穗开花期又适时浇水施肥,对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极为有利;4月中下旬全县麦田普浇的一水和5月11―12日10毫米左右的降雨以及近期没有超过30度的温度,对促进籽粒灌浆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之,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和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的落实,为全县小麦有足够的亩穗数、较多的穗粒数和较高的千粒重奠定了基础。如果收获前无大的自然灾害,今年的小麦产量有望突破550公斤。   

    二、采取的关键技术   

    为了搞好小麦生产和高产创建活动,我县依托省有关专家,组织农业部门技术骨干,反复讨论,多次论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思路和技术规程。依据技术规程,重点落实了七项技术措施:   

    (一)推广高产品种,优化品种布局。按小麦生产和高产创建方案要求,我县重点推广应用具有600公斤以上增产潜力的“豫麦49-198、周麦16、周麦22、矮抗58”等高产品种。20万亩种子基地的种子由种业公司结合基地建设统一供种到村组农户,保证了统一品种布局。全县41.2万亩小麦全部实现了良种化,其中温麦、周麦和矮抗58等具有高产稳产性品种达98%以上。   

    (二)抓好秸秆还田,深耕细作,提升肥力水平。继续发扬我县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在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埋深埋实,耕地深度达到7-9寸的基础上,做到了耕耙不留明暗垡、旋耕不留死角、整地达到地平土碎洁净无坷垃的上虚下实标准。全县玉米秸杆机械还田面积18.6万亩,施有机肥面积达10.3万亩,分别占麦播面积的45.1%和25%,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足墒下种,适时半精量匀播。去年三秋期间降雨偏多,土壤含水量大,给小麦适期播种造成了影响,播期较常年有所推迟,通过增加播量弥补了播期推迟的不足;通过科学调度,抓好各项服务,加快了整地滕茬播种进度,做到滕茬一块、耕种一块。据调查:10月15日以前播种3.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3%,16―20日播种26.5万亩,占麦播面积的64.6%,20―28日播种10.9万亩,占麦播面积的26.1 %;播量在8―10公斤的地块有24.3万亩,占麦播面积的59%,10―15公斤的16.9万亩,占麦播面积的41%。由于麦田底墒足,播种时播期、播量较适宜,为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测土施肥,节本增效。参考配方施肥项目化验结果,结合创建目标,拟定高产创建示范方亩施纯氮18kg、纯磷6kg、纯钾5-6kg。要求农户根据所选肥料品种的氮、磷、钾养分含量,精确折算亩用量。磷、钾肥于耕前、旋耕前(或播前)按7:3比例分层分期施入。氮肥50%用做底肥、50%用做拔节追肥。今年,我县共印发测土施肥技术资料2万余份,为夏粮创高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推广种子包衣基础上,通过土壤药剂处理和种子药剂拌种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全县土壤药剂处理面积达19.4万亩,种子包衣面积达26.7万亩,药剂拌种面积达14.5万亩。在冬前分蘖高峰期和年后起身期喷洒12.5%烯唑醇1200倍液防治纹枯病、白粉病。齐穗至扬花期亩用磷酸二氢钾(每亩200克)+杀菌剂(如亩用12.5%的禾果利30克或12.5%烯唑醇30克)+杀虫剂(如亩用25%辉丰快克40ml或辉丰乳油30-40克)混合液开展一喷三防,灌浆期又进行了二次防治,有效控制了主要病虫爆发危害。   

    (六)机械深耕,精细整地。全县大型机械耕耙面积35.5万亩,占86.2%,旋耕面积5.7万亩,占13.8%,充分保证了整地质量。   

    (七)实行氮肥后移,创建合理群体。对于一类苗麦田,我县推行在春季管理上促控结合,氮肥后移,有效控制了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培育合理群体,防止后期早衰,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作用和根系活力,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粒重。对一类壮苗麦田,在小麦拔节的中末期(4月上中旬)进行了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   

    三、强化应变管理   

    (一)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确保苗情转化升级。   

    针对全县小麦冬季群体偏小,个体偏弱,一类苗面积较常年减少等情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两次组织召开各乡镇和农口部门参加的苗情分析和春季麦田管理会议,对春季麦田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为此,相关部门及时编印 “2012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2012年春季病虫草害防治意见”和“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明白卡”5万余份,通过邮政广告专递形式发放到千家万户;抽调技术骨干组成10个指导组,深入乡村,根据苗情、墒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在电视台制作了1期麦田管理专题讲座,并以滚动字幕形式把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在电视台连续播出;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乡村举办了40期培训班,共培训群众2000余人。   

    同时,为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今年春季我县投入高产创建专项资金200余万元,购买化肥900吨,通过邮政物流形式对20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4.7万农户进行了物化补助。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据孕穗期调查显示:全县41.2万亩小麦,一类苗面积31.7万亩,占76.9%;二类苗面积8.7万亩,占21.2%;三类苗面积0.8万亩,占1.9%,一、二类苗占全县麦播面积的98.1%,较冬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为夏粮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强化中后期管理,确保丰产丰收。   

    根据小麦中后期生长特点,今年我县狠抓了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和浇好孕穗开花水等麦田管理工作,为小麦的穗大、粒多、产量高奠定了重要基础。据统计,全县41.2万亩小麦在孕穗开花期又普浇了一水,纹枯病累计防治37.3万亩次,41.2万亩全部进行了一喷三防,12.4万亩在5月上中旬又进行了第二遍防治。   

    四、基本经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区域。   

    一是建立创建组织。县政府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科技、农机、水利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温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家顾问组和技术执行组,抽调作风扎实、技术过硬的技术骨干,专项从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执行工作。二是科学规划区域。根据农业部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要求,结合全县实际,把小麦20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示范区设在具有全县领先生产水平的祥云镇、番田镇、黄庄镇、招贤乡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祥黄路、老温孟路、紫黄路、温沁路和林黄路等两侧。   

    (二)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导检查。   

    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以“定人员、定地块、定面积、定目标任务、定奖罚”为主要内容的“五定”目标管理制。县乡有关部门领导和科技人员每人联系50亩示范田,农业部门抽调28名科技人员,分成4个小组,蹲点包村,承包示范点建设任务。切实做到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二是加强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于重要农时阶段组织相关人员检查督导创建情况,协调安排落实主要创建工作。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举办2次总结评比专题会议,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平衡推进创建工作。   

    (三)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投入。   

    积极争取和整合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综合开发、农网改造、土地整理等涉农项目资金1.1亿元,重点扶持高产技术集成与推广,强化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今年春季安排专项经费200余万元,购买化肥900吨,对20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4.7万农户进行了物化补助。认真落实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强化技术培训,促进技术普及。   

    按照“县有技术骨干、镇有技术标兵、村有技术能人”的要求,结合“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采取有效措施对新型农民进行“提高型”技术培训。一是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主体,在温县电视台新农村栏目开展“种子栽培、植保、土肥”专题技术讲座6期次。二是由农业局科教科牵头,组织我县高级农艺师分组分批直接进驻创建示范方有关村组开展配套技术培训,培训农民0.6万人次。三是由农业局负责,联系省农业厅、农科院、农大知名专家教授,在关键农时到创建示范方培训村组干部和重点示范户。共培训技术骨干及村组干部1000余人次。四是召开现场培训会8期次,培训基层干部、重点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1460人次。五是编印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明白卡6万份,发至每个农户,示范区基本做到了户户都有明白卡,使技术真正进家入户、落地生根。通过技术培训和科技普及工作,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学种田水平,推动了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   

    五、我县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县夏粮连年增产,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小,粮食面积增加的空间小;二是粮食政策激励作用逐渐降低。尽管中央进一步加大了种粮扶持力度,实行了多项惠农政策,但由于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且粮价上涨速度远低于农资、劳务及蔬菜等其它农产品上涨速度,种粮的比较效益仍然很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三是目前从事小麦生产的人员多为老人和留守妇女,这些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强,影响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落实,如在小麦播量上受“有钱买籽、无钱买苗”思想的影响,一些地块播种量仍然偏大。在施肥上,存在化肥撒施和随水冲施,降低了肥效、造成了浪费;在病虫防治意识上,存在治虫重于防病。   

    六、2012年小麦播种品种布局的建议   

    品种是决定小麦品质、增产潜力和抗逆能力的关键,根据近几年我县的种植实践,2012年温县小麦播种品种布局还是要以增产潜力大、抗逆能力和适应性强的温麦系列品种为主,搭配种植周麦、矮抗58等品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