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名人档案 > 王家骐
王家骐档案
王家骐

人物小结:中国著名光学仪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长、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机械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大型光学精密仪器设计、空间对地图像信息获取技术研究及总体误差理论分析。

王家骐简介:

王家骐,男,1940年2月生于江苏苏州。光学仪器专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6年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学位。现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长、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机械分会主任委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大型光学精密仪器设计、空间对地图像信息获取技术研究及总体误差理论分析。研究和开发了我国重大和重点工程需求的多种型号的大型、高集成度和高精密度的光学和光电仪器,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有关领域的技术水平。

王家骐-人物经历    

1958年,王家骐从六中毕业后,考进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此后又考入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完成学业后,就留在了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大型光学精密仪器设计、空间对地图像信息获取技术研究及总体误差理论分析。2005年王家骐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离乡五十载,当年的英俊少年如今已是满头银发。坐在郁郁葱葱的校园,说起中国的航天梦,王家骐院士神情兴奋,“我们研究所参与了神五、神六的科研,神七没有参加。在神五、神六科研攻关中,长春所负责的是飞船应用系统主载荷,从设计、研制直到检验、试验,整个过程都由我们所完成。当时,我担任主任设计师,主持这一项目。”据王家骐介绍,长春所进入这一项目的科技骨干有五六十人,而参加的科技人员有300多人。为了神五、神六飞上天,王家骐带着他的科研团队整整13年没有歇过完整的一天假。没有双休,更没有五一、十一长假,一年365天,就是放2个半天的假,大年除夕放半天,正月初一再放半天,但他们以苦为甜,乐在其中。王家骐说:“搞科研就得有忘我的钻劲,有吃苦的精神和拼搏的毅力。”

据王院士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分三步走,神五、神六只是实现了第一步,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即将升空的神七就是进入了第二步,人要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但这并不意味着完成了第二步,接下来还要进行空间对接,建造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立空间站。“中国的航天路还很长。”王院士透露说,他所在的研究所虽然没有参与神七的研制,但已开始了神八以后航天飞船应用系统主载荷的科研攻关,到那时,研制出的主载荷将是大型高集成度、高精度的光学科学实验仪器,在性能上将远远超过神五、神六的同类设备。今年,王家骐已经68岁。因年龄关系,他已不担任“神八后”项目的主持人。然而,作为参与者,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同样会倾注全部的精力。

王家骐-投身科研  
   
    王家骐,光学仪器专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2月生于江苏苏州。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6年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学位。现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长、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机械分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大型光学精密仪器设计、空间对地图像信息获取技术研究及总体误差理论分析。研究和开发了我国重大和重点工程需求的多种型号的大型、高集成度和高精密度的光学和光电仪器,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有关领域的技术水平。

“要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争光!”这是少年时代王家骐的梦想。为此,他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1966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生的学业、留所工作至今,曾任所长、所总工程师。提起王家骐,同事们都说:“王老师工作起来,有一股子钻劲,有一种忘我的拼搏精神。”王家骐坦言:“这是搞科研必备的素质。每当我们接受了一个新任务,无论困难、压力多大,我们都必须完成好,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凭着这股钻劲、韧劲和拼搏精神,他带领课题组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一项又一项科研重任。

30年来,王家骐致力于探索光学信息获取技术研究的前沿,结合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光学精密仪器的研制工作,对两类典型的有效载荷总体设计理论与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制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型号的光电测控仪器和航天有效载荷,填补了国内空白。

一项项成就记录了王家骐30多年的追梦历程。回首30多年的航天科研路,因过度辛劳而满头银发的王家骐,脑子里像过电影一般。他告诉记者:“从1968年至今,可以说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儿:1986年以前,干地面设备、光学精密仪器;近年来,我搞空间的大型有效载荷。”但30多年来,他搞一样成一样,科学奖拿了一项又一项。

王家骐-个人荣誉    

王家骐是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在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毕业留所;曾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所长、所总工程师等职;现任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等各种奖励。

60年代末,他主持研制某型号光电测控仪,仅用两年时间就研制成两台样机,并通过了鉴定,1978年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1976年,又主持光电测控仪二型研制,使其性能进一步提高并通过鉴定,1981年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80年,主持光电测控仪正样研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关键,经得起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1987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他主持研制星敏感器和星光仿真器。经过3年的研究探索,完成研制任务,装备了有关实验室,1991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至今,他带领科研群体建立的长春光机所航天有效载荷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基地,目前承担了多项预研工作,在国内享有盛名。

王家骐-人物评价  
   
    王家骐是有名的“加班模范”。“我们没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元旦、春节、十一从不休息,没有这个概念。有时,实在太累了,我便和同事们比赛拿大顶、抡单杠。”伴随着“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上天,王家骐的名字享誉了航天界。今年65岁的他,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工作在我国航天科技领域前沿,为提高我国航天有效载荷研制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事业上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他谦逊地说:“这些成果凝结着我们长春光机所几代人的心血,得益于国家、省及长春市方方面面的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我一起苦熬了多年的课题组成员们。他们让我感动,我欠他们的太多了!”提起“神五”、“神六”飞天,提起和自己一起日夜苦战的同伴们,他的眼睛一次次地湿润了……他说:“多年来,我们没有过过星期六、星期日,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都不放假。在我们这群人的脑子里,压根就没有休息的概念。这么多人跟我一块干,这么累,而且还没有加班费,我真过意不去。他们真是好样的。”多年磨一剑,其中有太多的酸甜苦辣,都被成功的、喜悦的泪水冲淡了。 

    王家骐自称是“打铁的”出身,因为他说自己毕业于锻压专业,属于粗加工范畴。他1940年2月生于苏州,1958年苏州市第六中学高中毕业,196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锻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毕业,1966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所工作,现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打铁的”出身的他不仅研制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型号的战略与战术导弹瞄准的精密光学仪器,还成为航天光学方面的一位杰出专家。“这辈子,我工作了两个十七八年,就干了两件事。第一个十七八年干地面设备,光学精密仪器,高精度的光学仪器,第二个十七八年搞空间大型高精密的光学仪器。搞一样成一样,科学项目干一项成一项。”

王家骐-院士教诲    

“五个会”“四个一点”和“三个要素”的体会,很想与苏州的学生和市民分享。五个会:第一是会学;第二是会想;第三是会讲;第四是会干;第五是会组织。四个一点:数学根底牢一点;物理概念清一点;空间想象丰富一点;身体好一点。王家骐特别提到身体,他说搞科研身体太重要了,否则,十三年没有休息日,早就垮了。三个要素,一是刻苦;二是自信;三是一丝不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