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名人档案 > 谢卿宝
谢卿宝档案

 谢卿宝,浙江瑞安人。1964年出生。第一次创业,他以一个运作相当成功的浙江瑞安市基础工程公司享誉业界。近几年来,他以“浙江广信”命名的“广信系”企业,特别是浙江广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更是业绩骄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其他的500多名浙江企业家一样,成了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华东教学中心总裁研修班的学员。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同学友谊。在这种新的特殊人际关系中,谢卿宝不仅为同学间的情谊所感动,更看到了全国数千个总裁同学拥有的巨大资源及其网络所潜藏着的无限机遇和巨大发展空间!然而,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鸡头凤尾”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下,中国的企业家们相当缺乏横向联合、共同创业的意识与观念,这些企业家同学能走到一起来共同进行二次创业吗?

  谢卿宝,这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温州人,这个具有全新观念与意识的新派浙商人物,决意冲破中国企业家这种“关门称王”的自闭怪圈。2004年6月,他和32名浙江籍总裁同学以个人身份首期共同出资5000多万元人民币,创建了一家包含着同学情谊和财富、智慧的浙江迪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在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浙江总裁同学会的成立大会上,他也被500多名同学一致推选为会长……自此,谢卿宝以浙江500多个、全国5000多个企业家同学雄厚的资本实力与庞大的市场网络为依托,带领32名总裁开始了更高层次的第二次创业。而他,也由此逐渐成为“新浙商”中的代表人物。

  从第一次创业,到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的第二次创业,谢卿宝的经历与故事,尤其是他过人的商业智慧和超前的商业思维,在业界早已被传为美谈。从设计师到企业家

  谢卿宝出身贫寒,很小的时候就在生产队劳动、拿工分补贴家用,边务农、边读书。贫寒的家境使他养成了刻苦耐劳、勤奋好学、精打细算、冷静沉稳的性格习惯,更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凭着自己的艰苦努力,谢卿宝1980年从瑞安农村考上杭州浙江建筑工业学校(现浙江建筑工业技术学院),就读“工民建”专业。由于从小喜欢绘画、具有良好的美术天赋与基础,他的专业特长偏向于建筑设计,因此毕业前向学校提出按自己建筑设计专业的特长来安排去向,但因当时大量施工企业急需“工民建”毕业生充实施工管理队伍,所以他被温州建委分配到温州市建筑工程公司工程二处当技术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

  历时半年的实践,他发现这一岗位很难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于是给温州市建委政治部打了重新分配的报告,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调到瑞安市建筑设计室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此后,谢卿宝如鱼得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并在工作中初步显露了他的商业敏感性和良好的市场意识。他认为,建筑设计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在保留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予以创新,走在人们审美意识与角度演变的前面,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在未来的改善及提高,并为城市空间的发展留下余地。在设计过程中,他坚持创新超前、美观实用原则和质量与造价同等重要的原则,特别注重在满足设计理念和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为业主节约造价,同时坚持做到诚信守时,从不延误设计期限。

  1988年,谢卿宝主持设计的瑞安市科技大楼荣获建设部文化建筑方案设计二等奖,他在浙江建筑设计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并于1991年担任了瑞安市建筑设计室主任,从而成为一个知名度颇高的建筑设计师。当时,瑞安市建筑设计室有24人,但60%的设计业务都是奔他而来,他几乎主持或参与了瑞安市所有的重点建筑设计。

  由于在工作中体现了他高度敬业的精神,并且专业技术过硬、工作业绩突出,谢卿宝被市建委及组织、人事部门确定为市建筑设计院院长人选。但由于耿直的性格和其它多种复杂原因,他最终没有选择这一职位,而是应瑞安市房地产联合开发总公司董事长的盛情邀请,到该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负责该公司的项目设计与经营业务。从建筑设计领域转到了房地产开发,从专业设计转到了企业经营管理,他做出了一次重大的职业生涯转变选择。

  在房地产联合开发总公司对企业运作的初步触摸与实践,使谢卿宝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认知与经验有了基本的积累,在充分认识和研究了国有企业运营与管理模式中职责不明、权利不清等弊病的基础上,他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体系雏形。然而,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环境、他的职务条件等等,都不太可能让他顺利实践自己的理念与方法,他深感自己的才华与抱负难以施展,于是萌生了自己下海创业的念头。就在谢卿宝徘徊困惑的时候,瑞安市市长找他谈话,让他担任市重点工程办副主任一职,他又一次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做公务员走仕途?还是下海开创自己的事业?

  经过与知心朋友的反复商议和慎重考虑,在充分、深入分析了瑞安市建筑工程市场发展前景的基础上,谢卿宝终于辞谢了市长的好意,创办了瑞安市第一家专业的基础工程公司,走出了成为企业家的第一步。

  公司的创办及其市场定位,一开始就明显地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商业智慧与思维方式。谢卿宝说,当初之所以创办基础工程公司而不是其它企业,主要是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来考虑:天时是当时政府鼓励科技人员下海、私营企业尚未涉足基础工程行业;地利是瑞安市建筑基础工程市场空间大、情况熟悉;人和是在瑞安建筑系统人际关系好,又拥有此前由于设计业务而建立的客户关系。这些都为企业初期的立足、生存与后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再加上私营企业灵活的管理机制和谢卿宝个人的专长与优势,公司在创业第一年就拿到了瑞安基础工程项目工程量70%以上的业务,营业额达4000多万元人民币,当年创业、当年见效并收回全部投资。1994年,谢卿宝及其企业与华东建筑设计院联合承接了瑞安市重点工程项目交通大厦的建筑设计与施工,首创了温州地区乃至全国建筑行业采取从建筑设计开始到工程施工及后期管理的项目总承包方式——即所谓的“交钥匙”工程承包形式,在当时非常引人注目。

  此后,谢卿宝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在坚持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以创造客户价值为导向的经营战略的基础上,借助于自身在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上独到的见解与完善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了他独特的商业智慧,使企业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至1997年,公司的市场范围已经从瑞安扩展到温州、苍南、平阳等地和省内其它地区,成为温州地区基础施工行业的一匹黑马。同时,他还为温州地区以至浙江省的建筑工程定额编制提供相当多的咨询意见,对维护当地建筑行业企业的合法利益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个时候,谢卿宝其实已经完成了从一个职业设计师到企业家的初步转变,至少已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老板。

  然而,随着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同行之间的竞争了日渐激烈,使部分群体的既得到利益受到了影响。1997年8月份,出于极为特殊而难言的原因,谢卿宝受到无端牵连,导致公司无法正常运作,使在施工中的三个项目工程路途停工退场(苍南电讯大楼、瑞安外滩工程、温州市农贸市场),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工程款无法结算被无限期拖延支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间接的损失无法估计。在外地创业有成的瑞安人“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而在当地创业的谢卿宝却要为此而被迫“背井离乡”,离开生他、养他的家乡而漂泊异乡,倍感委屈与悲愤。同学情、朋友情,危难时刻见真情。1999年初春,在外飘零一年多之后,身心疲惫的谢卿宝在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们的盛情邀请下举家迁往杭州。经过半年时间的心理调整,谢卿宝在同学和朋友们的帮助、鼓励下,又恢复了自信重新树起创业的风帆。

  1999年下半年,他在杭州创办了浙江广信建筑工程公司和浙江广信智能研究院两个全新的企业。谢卿宝凭着高瞻远瞩、超然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在为期10多年的创业中所向披靡,硕果累累。从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到基础工程施工和建筑工程总承包,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十多年,谢卿宝在建筑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逐步将这些经验整理、总结和提炼成具有理论高度的方法体系,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独特建筑成本控制系统:采用以项目为中心、以现场为平台的工程项目承包责任制与配套管理体系。

  在这一系统的支持下,“广信系”企业中的浙江广信建筑工程公司不仅在施工工程业务上获得了迅速而稳健的发展,陆续承接和完成了杭州浅水湾桩基工程、钱塘江防洪堤塘7甲段、苍南房地产大楼、环保大楼及银海大厦等一系列规模较大、技术要求极高的工程项目,企业也得以形成了以技术、方法和管理体系为主体的核心竞争能力。由于业绩骄人,而且技术和质量相当过硬,广信建筑工程公司在建筑业界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而作为杭州市高科技企业的浙江广信智能研究院,在已经具有智能设计甲级资质和系统集成一级施工资质的基础上,2001年9月又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业务涉足全省各地(市),是浙江首批通过建设部核定的六家一级企业之一。

  2001年10月,谢卿宝又合资成立了华诚建设工程招投标代理有限公司(二级企业)和三洋电梯浙江分公司,事业越做越大。

  新浙商的代表人物

  谢卿宝是一个新派的浙江商人,他除了一般浙商人物敢想、敢做和低调、实干的精神之外,还有很多的不同。

  他很勤奋、很敬业,勤奋、敬业到平均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做起事来则是那种极其投入的拼命三郞,但他也很轻松、很悠闲,轻松、悠闲到一个月只为自己的企业管理投入四五天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在和朋友及同学们聊天、喝酒、品茶。

  他非常低调而实干,低调到连他的朋友、同学都不确定他到底有几个企业、经营几种业务——更不用说他的企业有多少产值了,且极少接受媒体的采访;而他却又非常活跃,经常在空中飞来飞去、五湖四海地到处参加各种商务及其它社会文化、爱心捐赠活动,朋友更是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

  这正是谢卿宝向往并追求、实践的境界。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应该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去引导、管理企业的运转与发展,应该有很多时间去结交朋友、去和他人交流沟通,而不应该陷入具体的经营管理事务中去;而且,成功的老板不仅仅是为自己创造财富,更要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要对社会有更多的爱心与责任。

  应该说,谢卿宝到这一步已经完全转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仅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更对社会投入了很多的爱心与责任,而且他自己过得很轻松、很快乐,也很阳光。其实,谢卿宝的这一切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浙商,他比传统的浙商更轻松、更洒脱、更超然、更阳光。

  然而,谢卿宝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大、投资环境会更好、机遇会更多,但也需要企业家阶层投入和贡献更多——不仅仅是资本与利润,更重要的是行动和智慧、责任与决心。因此,他说企业家一定要不断地学习、进取,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眼界,在追求自我进取与提升中带领企业的发展,从而带领更多人的提升与发展。

  2003年,谢卿宝与很多浙江企业家一样投入了清华大学的怀抱,重新走进课堂研修工商管理高级课程,系统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管理思想、观念和方法、技能,以期为自己的未来充电,同时也结识一些新的朋友。

  但谢卿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进入清华课堂,却使他的人生又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只是,这一次转折没有徘徊,更没有困惑,有的只是一步一步到来的意外与惊喜!

  谢卿宝在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进修期间,除了管理知识上的收获之外,他通过与其它企业家同学的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通过同学情谊这根线将大家聚到一起,而且是长期地聚到一起,不仅仅是为了相互间的交流、学习、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以较低的商业信用成本进行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特别是在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及其下属的华东教学中心恰好又提出了要成立总裁同学的学习、联谊、交流与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路之后,谢卿宝更感到异常的兴奋!

  整合、整合资源,这两个在企业界流行和时尚了四五年的词汇,至今仍“与时俱进”地不减热度。只是,“整合”的对象和方法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同样与时俱进。在浙江这片中国的经济前沿阵地,以吃苦耐劳、思维独特而著称于世的浙江商人,虽然历来崇尚“只做不说、内张外敛”,但私下里对这两个词汇却非常热衷,谢卿宝也不例外。半年多下来,他和同学们就信息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探索,达成了一定要联合起来共谋发展的共识,并提出了很多整合资源的具体设想与实施方案。

  可行的就马上干!这是浙商的本性,也是浙商成功的意识与观念基础。

  2004年年初,谢卿宝与其它同学一起开始筹备成立同学投资公司,准备通过汇聚更多的企业资本与力量来充分地整合同学间的各种优势资源,共同谋求更大的发展。

  2004年6月20日,当时在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研修EMBA课程的500多位浙江老总,自发地组织成立了“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浙江总裁同学会”这一联谊与互助合作组织,并推选谢卿宝为会长;同日,谢卿宝和另外30多个总裁同学共同以个人身份出资入股的同学投资公司——浙江迪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也宣告成立;因为出资1500万元而成为第一大股东,更因为他所具备的非凡的号召力、亲和力与远见卓识,谢卿宝理所当然地被大家推选为董事长。

  在这半年时间里,谢卿宝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同学会和迪凯公司中,不断地带领企业家同学到全国各地去考察、交流,为广大同学及其企业和迪凯公司寻找资源与机遇。在山西、在内蒙、在安徽,他亲自下过矿井、爬过矿坑、钻过煤道……对每个项目的价值都会进行精确的测算。而为增强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和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他参加了同学们自发组织的西藏生态探险考察旅行,翻越过唐古拉山、攀爬过珠穆朗玛……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各种项目与资源信息、在为拓展资源平台而参加各种商务与社会、文化等活动……

  至此,谢卿宝的企业家生涯步上了全新的征程。他将不再是一个或几个企业的领导者,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家。从那一天起,在他的心中就想着如何带领所有的同学和同学企业共同实现更稳健的快速发展,想着如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一些新的东西……因为从那一天起他所处的位置与高度不同了,视角与眼界以及思考的主题、担负的责任也在改变。构建财智对接平台

  “总裁同学会”,这个名称本身似乎就蕴含着无限的价值。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与现状来看,总裁在我国还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而总裁本身又控制着大量的经济资源。此外,“同学会”中的同学关系是这一组织的存在基础,从资源价值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社会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资源,甚至是一种生产力。由稀缺资源为基础组成的价值资源,其稀缺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资源的稀缺性越强,其存在的价值就越大。

  因此,作为一个非赢利性的联谊性组织,“总裁同学会”本身其实已经超越了“非赢利”与“联谊”的特性,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价值资源聚合体。那么,这个平台及其资源应该如何运作?又能运作到什么程度?

  谢卿宝介绍说:这个组织中目前的500多名成员都是在清华大学学习、进修过EMBA高级课程的企业家,在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之前就已经卓有成就,为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同学们又通过这个学习、联谊与交流、合作组织,将各自分布在不同行业领域和地理区域的雄厚资本、市场网络等各种经济要素和产业资源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与经济网络平台,进而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等同学企业,致力于整合各种经济资源、进一步促进同学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们正以自有的资源实力为基础和依托,积极筹划成立具有一流水平的高端商务交流与合作平台,其中包括财团组织、同学基金、清华系总裁俱乐部商务会所等等,以更广阔的眼界和视角、更深刻的认知和思考、更远大的目标和计划,去全面整合同学会内部以至整个浙江和华东地区、甚至全国的社会经济资源,以期为同学会、同学和同学企业,为浙江和华东、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价值贡献。”谢卿宝对这个平台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并且有具体的战略与计划在支撑他的信心与壮志。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浙江就一直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温州模式’、‘浙江精神’等已成为浙江以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经典代名词。但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浙江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然面临着技术、知识、人才等诸多瓶颈,仅靠过去的拼搏与摸索方式,已经不能保持原有的发展速度,更不能保证继续引领中国的经济发展潮流。如何促进浙江企业和经济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已经不仅是政府和学者、专家的事情,而是所有浙江人以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关注焦点,更是浙江企业家必须面对和破解的发展课题。对于我们这个组织里的企业家同学及同学企业来说,如何突破这些发展瓶颈以实现企业的飞跃性发展,已经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直以来,浙江经济更多的是依靠民营中小企业的贸易与OEM生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民间货币资本与产业资源。但直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空间急剧扩大的今天,浙江经济仍然以相对原始的制造生产和加工贸易为基础,产业经济的升级发展缺少智慧力量的支持,或者说我们的企业缺少在知识与技术方面的投入与积累,因而必然会面临当前的发展瓶颈,导致企业和整个产业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难以实现质的飞跃。浙江总裁同学会的企业家们通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思考,特别是在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的系统学习之后,已经深刻地认知到:企业和经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要突破发展瓶颈和确保实现更稳健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包括货币资本、市场网络在内的经济资源和知识、技术、人才等智力资源结合起来,也就是要首先实现财富和智慧的对接与整合。”

  谢卿宝声音不高,但他对浙江经济和浙江企业的分析与判断,却是掷地有声,处处透着一种敏锐和睿智,而这种高度与前瞻性所显露出来的大家风范,则颇让记者感到有些吃惊。无怪乎同学会中五、六百个老总会一致推他为首。

  谢卿宝认为,浙江企业家应该也必然能够在传承浙商独特的思维模式与创业精神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解决浙江企业家和企业从创业走向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寻求更新、更高效的模式与方法来进行管理变革与发展创新、整合资源并实现资源增值;同时探讨浙江、华东以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趋势,寻求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思想、观念和模式、方法、手段上的创新与变革,从而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财富与社会价值。

  “财富的力量只有和思想、知识、技术等智慧力量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产生倍增效应,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谢卿宝如是说。但是,财富与智慧如何对接?资本与技术又怎样结合?这不仅是我们的总裁同学从创业走向发展的管理思考,更是对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思考;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如何构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的思考,是对经济发展如何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哲学思考。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市场经济风浪的搏击者,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弄潮人,这或许是历史赋予企业家、特别是处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前沿的浙江企业家神圣的使命与责任。

  谢卿宝坚信,有清华大学与众多科研机构深厚的智慧积淀、丰富的科研成果、庞大的人才梯队和浙江企业家、特别是浙江企业家同学卓越的商业思维、雄厚的资本实力、广博的市场网络为依托,只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实践,在财富与智慧对接、资本与技术结合的思路和模式上就一定能有所突破,一定能够更广泛、更充分地整合各种财富与智慧资源,为广大同学企业的管理变革、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创新找到更有效的思路与策略,为促进浙江、华东以至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价值贡献。

  同学会作为浙江企业家与清华大学的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作为浙江以至华东地区财富与智慧对接、资本与技术结合的资源整合与增值平台,谢卿宝这个当会长的,任重而道远。谢卿宝,40岁的年轻企业家。他,或许正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新浙商人物中的典型代表——浙商精神的超越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