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名人档案 > 徐文荣
徐文荣档案

生于1935年,浙江东阳人,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6年调到东阳县财贸系统肃反办公室工作。

  1958年入党,担任区办副主任兼团委书记。后辞官回乡当农民任村党支部书记。

  1975年创办横店中一个企业、一个丝厂及其它企业。

  1978年创办一系列纺织厂,针织厂、建材厂。

  1990年成立中国横店集团。1993年,横店集团被批准为中国乡镇企业的第一个集团公司。同年,在首次“全国乡镇企业500佳”评比中,横店集团居第10位。

  1996年,组建八面山影视基地,摄制《鸦片战争》。

  1999年,创建磁性材料公司,拓展了化工新领城。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50富豪第8位。

  徐文荣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中国经营大师、全国改革风云人物、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第4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获得者、全国技术经济大师、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中华大地之光新闻人物,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地方不在大小肥瘠,有人则行。横店出了一个“徐文荣”这样的“人”,徐公移山,点化了横店的“八面山”,变成了农民的“致富山”。

  徐文荣18岁脱产,最初当商业干部;加上他3岁就随父亲到横店做小生意,15岁就挑着货郎担走村串户,因此他懂得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几年后,他带着全村人办厂,一个接一个:无线电元件厂、土农药厂、蘑菇菌种场、木雕厂、竹编厂,等等。1975年,由于各国营丝厂动荡不安,怠工、停工频频,省里决定让蚕茧生产区的农民自己办16个缫丝厂。公社抽村支书徐文荣去筹办。文荣眼亮,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政策性机遇,以最快的速度,在全省率先把丝厂建起来。

  1984年,徐文荣又先后创办了“东阳县磁性器材二厂”、“东阳县丝织厂”、“东阳县筛网厂”、“东阳县西式时装厂”,并开始筹建磁性器材三厂和印染厂等,使横店乡镇企业初步形成多元化格局。

  1984年11月,徐文荣在原东阳县横店轻纺总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东阳县横店工业公司(后改名为东阳市横店工业总公司)。工业总公司的管理形式不但使下属总厂和分厂保持有相对独立的经营自主性以利于市场的开拓,同时又使内部管理更趋规范,保证总部对下属企业有足够的宏观调控权力,有效地防止相互拆台,压价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横店工业公司成立后,撤消了原乡政府工业办公室,徐文荣取得了企业法人代表资格,同时,徐文荣又提出乡党委、乡政府不能派人到企业兼职,企业领导也不能到乡政府兼职。一切企业内部事情,包括干部聘用,劳动人事,工资资金分配,企业关停并转,基建技术项目等均由公司决策,政府概不插手干预,使工业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决策中心和投资主体。徐文荣在横店率先实行政企分开,这在全县全省乃至全国是最早的一家,也是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5年上半年国家出现宏观紧缩、银根抽紧、资金紧张等问题。徐文荣将原来安排1985年新上13个项目。投资1900万元的计划,反复筛选论证调整为先上11个项目,投资改为800万元;另一方面,发动干部职工筹集资金,同时千方百计地向外地拆借资金,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筹集了200多万元的资金,不仅保证了11个项目当年建成投产,还新创办了“东阳县织绵厂”、“东阳县电闸厂”、“东阳县氧厂”、“东阳县磁性器材三厂”。这一年工业公司工业总产值比1984年增长近一倍,利润增长了58%。1986年,徐文荣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在预选23个技改项目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到横店进行现场考察论证,最后选定了10个技改项目予以实施,全年投入资金达1250万元,扩建了针织七厂、毛巾厂、磁性器材二厂,增加了印染厂的生产线,使化纤纺织厂的生产能力翻了两番多,还新建了丝厂的织绸车间,钕铁硼磁性器材厂、磨砖厂、羽绒厂,在内部结构上也进行了调整,成立了东阳磁性器材总厂、东阳第一丝绸联合总厂、东阳第二针织联合总厂。1987年,横店工业公司工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是浙中地区第一个“亿元镇”。

  1988年,徐文荣首先关掉了“县筛网厂”,关掉了拥有198台绸机的“织绸厂”和“丝厂”的全部绸机,关停了三条喇叭生产线,对只有微利的“羽绒制品福利厂”实行兼并,转产了5家产品滞销的企业;对外租赁出11家小型微利企业,把收回的资金投入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同时,精简机构,压缩机关人员,从101变为42人,科室人员压缩42%,镇办企业职工也从1987年的7000余人减为1989年的4000余人,缓建办公大楼,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保证重点企业的发展。组织讨债队,收回400多万元拖欠款,自筹资金2350万元,保证了生产建设资金的需要,对14个新开发产品和技改项目,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论证,从中选出12项技术有依托,原材料有来源,产品有销路,企业有效益的项目继续生产,做到整顿中有提高,调整中有发展。

  徐文荣的一系列改革为横店企业的持续发展赢得了时间和资金,当“危机”来临时,许多企业陷入绝境,一大批乡镇企业“滚鞍落马”,停产倒闭。而横店却在资金严重不足,能源紧张,原材料涨价,受到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14家企业被洪水袭击,遭受1648万元特大损失面前,“稳如泰山”。横店人惊叹地发现,徐文荣简直是个奇才,他有预知能力,及时调整企业发展动向,使企业在“危机”中化险为夷,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横店企业经过大调整后,企业发展到28家,工业产值增长了64%,上交国家税金翻了一番,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使横店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业和产品结构,形成以磁性材料、机械电子、针织服装、纺织印染、有机化工、制药、建筑建材、经济贸易等多种经营、多元发展的格局,由于产品的调整与升级换代,促进和带动了村联户办企业的蓬勃发展。此时,村联户办企业发展到了2000多家。

  1990年11月,徐文荣在省市专家和领导的帮助下,成功组建了浙江省第一家资产经营一体化,集工、科、贸为一体的乡镇企业集团——横店企业集团公司。横店企业集团公司由针织品、纺织丝绸印染、磁性器材、有机化工、医药化工、机电、经济贸易7个行业子公司,2家科研所,5个驻外经贸单位,35家紧密型骨干企业,400多家半紧密型和松散型企业所组成,它把横店所有企业,都按不同层次和方式联合起来,吸收了全镇70%的劳动力。

  横店企业集团的组建,提高了横店企业的联合程度和总体实力,徐文荣使横店企业完成了以分散经营到集中调控的过渡,实现了“分而合之”。宏观调控及规模效应很快显示出来,工业产值从1990年的1.8亿元迅速上升到1991年3.05亿元,1992年产值突破6亿元。

  20多年来,横店集团挖填土石方800多万立方米,削平大小山头近百个。仅一个正在兴建的“明清宫”拍摄基地,土石方工程量就达360万立方米,所用炸药总量超过解放后东阳市所用炸药的总量。“挖山”不止的徐文荣其实是在“造城”,他要造影视城、大学城、科技城……最后汇总成一个横店城。

  在这个过程中,徐文荣办影视旅游文化产业受到的阻力和压力最大,专家责难他,横店尽是穷山秃岭,搞旅游岂不是以短击长。面对非议,徐文荣不为所动,正是由于这里穷山多荒坡多,土壤贫瘠,搞种植业不行,所以才更要寻求一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而影视旅游正是这“点土成金”的法宝。如今横店影视城已建成秦王宫、清明上河图、广州街、香港街、江南水乡、明清宫苑等13个影视拍摄基地,景区内容由西周起始延至当代,被誉为“中国好莱坞”。

  徐文荣最早创业时横店村只有千把人口,后来几经扩并,如今的横店镇已扩大到108个村,近7万人。更重要的不是地盘、人口的增加,如今横店成为城市已不再是“乌托邦”,他们正积极配合镇政府把工业化、城市化的戏唱得更红火,让镇里的农民全部成为城镇居民。在浙江省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中,横店被列为与兰溪、永康同一等级的城市。

  横店集团对全镇的公益事业、农业生产还作了大量的无偿投入。据粗略统计,十余年来,他们已投入7000万元建设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服务区以及农田水利,建造了大批文体、旅游设施。全镇80%的居民已搬入新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