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观察评论 > “中国毛尖之都”三重考验下的求新求变

“中国毛尖之都”三重考验下的求新求变

生意经 2020-04-02 09:49: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清明前后,是饮誉海内外的中国名茶信阳毛尖春茶采摘高峰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毛尖之都”河南信阳在求新求变中化“危”为“机”。
  “八仙过海”化解“招工难”
  “春茶贵,人难招。”近年来“茶工荒”一直是信阳茶农、茶企颇感头疼的事。今年疫情下茶工招募更是雪上加霜。
  春茶是信阳茶叶生产重头戏,茶农60%以上收入来源于春茶。880万信阳人中有24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然而每年采茶季仍需150万茶工,今年缺口更是高达50万人。
  在浉河区车云山村,目前有131户专业制茶,对外需招工2875人。
  车云山村委会主任罗超称,往年招工主要靠人情维系,用工数量不稳定,今年改变用工模式,促使茶农和茶工签聘用协议,让茶工多一份保险,茶农少一份风险。
  “调整采摘标准。”鉴于用工短缺,固始县十八盘茶厂决定适当减少采摘单芽和一芽一叶,选择一芽二叶标准采制。
  “茶期不可误!”清明节20天前,茶农董丽就早早发动本地富余劳动力和亲朋好友以解燃眉之急。
  留守妇女“抖音”刷到招工信息;茶叶经纪人携外地茶工加盟;政府免费直通车直达茶场……一时间,信阳各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大缓解了“招工难”。
  上门“点对点”破解“流通难”
  与武汉一山之隔的信阳一度是中国人口大省河南的疫情重灾区。受此影响,采收防控、库存延长、现金流增加等流通成本升高考验着茶农、茶企。
  茶叶是信阳特色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213万亩,年产值逾百亿元(人民币,下同),信阳毛尖品牌价值逾65亿元。这些辉煌背后是百万茶农和千家茶企在支撑。
  作为信阳毛尖主产区的浉河区,157个村中有120个产茶村,种植面积达60万亩,茶叶收入占村民纯收入近七成,这里村民视茶树为“致富树”。
  连日来,记者在此采访发现,由于春茶鲜叶交易市场取消,当地一些茶企纷纷“自救”,组织采购人员“点对点”上门收购茶农和种茶大户的鲜叶,避免人群聚集风险。
  “特事特办,抱团取暖。”采茶旺季以来,商城县韩冲万亩茶园王乐制茶厂负责人王同军一直忙于上门收购,考虑到绝大多数茶农是老客户,他坚持不低于市场价格收购鲜叶。
  与此同时,信阳官方为茶企、茶农提供3.65亿元专项贷款,确保茶叶收购“不差钱”。
  春茶上“云端”缓解“销售难”
  受疫情影响,大型茶叶展销会取消,外地茶商来信阳交易减少。
  “过去我们主要是靠实体店销售。”固始县九华山茶业、商城县其鹏茶业等茶企受访时称,2019年,信阳大部分茶企线上交易额仅占10%至20%左右。
  如今,众多茶叶交易市场尚未开市,昔日热闹的线下交易遭受考验,一些茶企纷纷开辟、拓展电子商务、社交直播等线上交易平台,以弥补线下销售困局。
  3月底以来,作为信阳市茶叶龙头企业、信阳文新毛尖集团通过“天猫直播间”将茶山、炒茶、茶艺等场景推上“云端”,邀请奥运冠军等知名人士为信阳毛尖代言,并向海内外推介。
  针对销售受阻,罗山县灵山茶业公司转型升级开发出护发素、洁面皂、面膜等80余种茶产品,使效益最大化;河南羚锐制药公司探索开发花茶、红茶、养生茶等,延长茶产业链条。
  信阳市政府市长尚朝阳表示,目前,茶叶已被纳入河南省生活物资保障范围,从而保障春茶生产和销售。各方也正在多管齐下助力信阳春茶产销化危为机,提高信阳毛尖市场占有率。(完)
文章关键字: 毛尖之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经"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经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经"。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