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创业故事 > 17岁外出打工,34岁返乡创业——赫章县联发村村民杨映杰的创业之路

17岁外出打工,34岁返乡创业——赫章县联发村村民杨映杰的创业之路

生意经 2020-07-31 15:15:00 来源:天眼新闻

  7月28日,记者来到赫章县雉街乡发达社区,放眼望去全是绿油油的莲花白,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张张绿毛毯,五六十名附近的村民正在基地里除草,现场一派欢歌笑语,一幅精致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大家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要注意质量哈,不要伤着莲花白,再过半个月,这些莲花白就能换成钱了呢。”说话的人叫杨映杰,雉街乡联发村人,也是这片蔬菜基地的“主人”。

  手拿一把镰刀,头戴一个草帽,皮肤已经晒得黝黑,杨映杰看上去比实际年龄略显苍老。“41岁,正是好年龄!”据他介绍,今年总共种植了1000亩蔬菜,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每天都有90名左右村民到基地除草,他这个“老板”忙得不亦乐乎。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不善言谈的杨映杰慢吞吞地说:“其实也没什么说的,就是在外面打工的时间长了后,想回家做点自己的事情,就回来养了猪,种了蔬菜。”

  据杨映杰介绍,初中毕业后由于成绩不理想,他就萌生了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的想法,17岁便到广东谋生,到餐饮店打工。“刚开始一个月只有450的工资,自己也很高兴啊,觉得是很多钱了。”

  杨映杰没想到,一打工就是14年,从一个少年到中年。2009年春节,杨映杰回家过年,看着年迈的父亲,他心生愧疚,“在外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尽到照顾爸爸的责任,觉得对不起爸爸。”加上在已经有了积蓄,回家的想法已经在杨映杰的大脑里萌生。

  但是回家后做什么,杨映杰却没了注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映杰接触到了广西的一个养猪场,他毅然决定去学习养殖技术,为返乡回家创业做准备。前前后后学习四年后,2013年,杨映杰回家了。

  “技术有了,资金也有了,我觉得时机成熟了。”杨映杰非常自信。凭借自己的86万元,杨映杰修建了圈舍,用了当时在雉街乡最先进的全漏缝技术,买了10头母猪,养猪场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办了起来。

  平时的杨映杰不苟言笑,喜怒不形于色,但对于刚刚创业的他来说缺乏底气。“还是怕,怕技术不过关,怕没有经验……”但令他想不到的是,起步却出乎平常的顺利。

  “我想还是在广西学的东西派上用场,几户没在技术上遇到过什么挫折。”对于自己的养殖技术,杨映杰很骄傲。

  在第一批猪崽成功出栏后,杨映杰遇到了的创业以来的第一个挫折,出栏的猪没有销路。“自己是新人,没啥客户,也没有名声,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映杰依然面露历历在目。

  万不得已,杨映杰用了最为原始的办法——“上街赚吆喝”,他用车把猪崽运到周边乡镇,一个个集市跑下来,效果出奇的好。“就是赶乡场,哪里赶集去哪里,顾客看到我卖的猪,都来问价,一来二去,就有了稳定客户。”杨映杰说,现在他的猪已经远近闻名,再也不用运到集市上去,“谁要买谁就上门,要买都要预定!”说起自己的猪,杨映杰打开了话匣子。

  慢慢地,杨映杰的“猪生意”越做越大,规模最大时存栏数超过1000头,2019年到现在,靠卖猪的纯利润已经接近90万元,在雉街乡他已经是最大的“猪老板”,2015被评为贵州省第二届返乡农民创业之星。

  2017年闲不住的杨映杰从山东引进了80多头能繁母牛,可是养着养着,他就发现饲料供不上,“供不上就自己种。”他向村民流转了500亩土地,准备种植牧草。

  可谁曾想,遭到了村民们的反对。“他们说你种啥子都姓就是不能种牧草,因为长大后树根特别大,就像竹子一样,流转结束后他们再想种就难了。”反复做工作后,杨映杰还是没能说服村民。

  万不得已,他就把流转出的土地种植了藠头,可因为缺乏技术,这一年杨映杰亏了60多万。不信邪的他2018年种植了总共500亩辣椒、香葱、白菜。“这一年相当于白做了,没亏本也没有赚钱。”杨映杰苦笑道。

  时间来到2019年,杨映杰在流转的基地里种植了白菜和莲花白,通过前两年的种植经验,他终于赚钱了。“总共赚了十几万,虽然不是很多,但给了我不少信心,还要继续种。”

  今年杨映杰又流转500土地,扩大了种植规模。“失败了不算什么,成功都是失败累积的,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赢。”杨映杰看着绿油油的莲花白微笑着说。

文章关键字: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经"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经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经"。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