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观察评论 > 民企聚集撑起五大产业集群

民企聚集撑起五大产业集群

生意经 2021-02-26 09:24:5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湖北省老河口市“华中光电产业园”会议室,座无虚席,氛围热烈。“发挥光化街道商会作用,积极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以商招商,推进土地集约、布局集中、产业集聚,提高光学产业的影响力辐射力。”为入园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老河口市委统战部长张华集结各方力量召开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座谈,受到民营企业家点赞。
 
  创新工作思路,老河口市巧打门牌、底牌、品牌、名牌、金牌“五张牌”,深入推进“民企聚合”,激发产业发展活力。2020年老河口市五大产业规上企业122家,占全市规上企业57.8%;实现产值294.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4.6%。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巧规划“撑门牌”
 
  湖北楚凯冶金有限公司是入驻该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尽管去年受到疫情影响,该企业仍然完成铅锭产量8.2万吨,比上年增长5%以上,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并新增塑料颗粒两条生产线,产量比上年增加50%以上。疫情期间还捐款20万元。
 
  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按照“河谷组群、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的要求,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形成“二带二轴线,六片五中心”总体布局,入驻循环经济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120亿元,建成废弃钢铝铜锌、铅酸电池、汽车轮胎、塑料纸张等七大再生资源产业链,先后被授予国家大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记者了解,像这样的规模产业园,在老河口市聚集了五大家。当地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参加“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下沉”一线调查研究,深入走访商会、园区和企业,请民营企业家为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支招”。“产业发展集群化、园区建设现代化、区域发展协同化”,就是他们向市委政府提出“民企聚合”的“锦囊妙计”。
 
  按照“三化”要求,老河口市从培育产业链条、集聚发展、创新驱动、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策划编制五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依靠“基础设施完备、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创新力强、产城融合发展”撑起产业集群“门牌”。目前,五大产业园区已入驻规上企业122家。
 
  建基础“打底牌”
 
  有了规划“门牌”,还要筑牢基础“底牌”。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发展,该市提出“资源共享、设施共投、市场共建、合作共赢”理念,通过政府代建、社会融资、企业支持、股份合作等办法,配套水电路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夯实产业“底牌”,提升园区吸附能力,吸引企业“拎包入住”,降低投资成本,加快产业集群步伐。
 
  华轩光电是2017年从邻村“猪圈”搬迁到华中光电产业园区的首家光学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电子科技新型业态发展,去年该企业生产光学镜片1500万片以上,比上年增加产量50%以上,拉动禾口、浩嘉、光锐鑫等上下游企业相继入园,形成滚棒、切片、研磨、铣精抛、产品组装等配套生产链。
 
  记者了解,该市依托重资产招商模式建成标准化工业厂房23万平方米,华中光电产业园依靠“五光十色”统战平台,把43名新阶层代表人士凝聚起来,瞄准光电信息产业“北方有环保压力,南方有成本压力”的转移机遇,加大商会招商、以商招商力度,因势利导主动承接转移项目,吸引13家光电科技企业入园,2020年有5家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
 
  针对供电、排水、道路、环保等问题,老河口市工商联在华中光电产业园设立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网点,及时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深受业主好评。“随着华中光电产业园三、四期工程的扩建,特别是园区基础建设的配套完善,必将吸引更多的光学企业陆续入驻,今明两年可集聚光学企业40家以上,实现产值超过60亿元。”光化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光彦兴致勃勃地说。
 
  补短板“育品牌”
 
  针对五大产业链不同程度存在残缺、断档、短小甚至空白的问题,该市积极发挥外埠商会、行业商会、乡镇商会作用,在“稳链、延链、补链、强链、培链”上着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集群“品牌”。
 
  记者了解,依托五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老河口市已经先后引进65家上下游配套项目。
 
  以万柯汽配为龙头,通过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以商招商,引进长源朗弘、楚润科技等30多家企业。引导光化街道商会积极履职尽责,支持必印3D打印、科来达电子等光电企业组建研发团队,形成以光学玻璃元件成型、光学精密加工、光学镜头模组“一条龙”产业链条,增强了光电产业整体竞争力。
 
  该市重点龙头企业湖北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注重延长补齐上下游产业链,开发出植脂末、奶精、糖蜜椰果、压缩椰果等品牌产品,成为旺旺、伊利、统一、康师傅、香飘飘、双汇等知名企业的“座上宾”。
 
  靠科技“创名牌”
 
  老河口市出台《关于聚焦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跑出新动能培育“加速度”。
 
  以高新区中小微孵化器、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产城一体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补齐高新园区短板弱项。联姻省高新产业投资集团成立5亿元新动能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高起点谋划高新园区发展路径,推进“互联网+工业”行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擦亮产业集群发展名牌。
 
  老河口市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发展,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建立高端专家智库,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招才引智、校企校地共建、项目合作研发,瞄准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开展“高校专家河口行”活动,深入实施“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项目”工程,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104人、高层次团队18个,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21家企业与48名省内外高端人才签订“客座专家”合作协议。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留学生俱乐部”“白领之家”“亚森。玉山智囊团”等实践创新基地,吸引海外留学生陆续回乡创业。
 
  优环境“铸金牌”
 
  巢好引凤栖,花香蝶自来。该市在推进基层统战工作向民企覆盖中,把亲商重商惠商安商放在第一位,依靠优质营商环境树立“金字招牌”。
 
  高标准推进“放管服”改革,在襄阳各县市区率先建成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线下“一站式”办事服务,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建立非公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单位职责,完善服务路径,针对企业融资、用工、用地等问题,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管好用好市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创新“五四三二一”工作法,努力打造“维权在一线”服务品牌。特别是在疫后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市工商联积极策划开展复工复产“银”相随、“法”相随、“检”相随活动,依法解决企业诉求120多件次,助力企业提振信心、疫后重振。
 
  “因为我们用心谋事、真心办事、多做实事,才赢得大家的好口碑。”该市投诉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实践证明,只有把倾听企业心声、反映企业诉求、维护企业权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工作宗旨,才能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尚坤丁浩对本文提供重要帮助)
相关报道
文章关键字: 民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经"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经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经"。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