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观察评论 > 造车新势力“跑马圈地”会产能过剩吗

造车新势力“跑马圈地”会产能过剩吗

生意经 2021-06-23 08:50:1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6月17日,理想汽车官网发布招聘职位信息,急聘“工厂长-(北京)制造基地”“项目管理高级经理(北京工厂)”等多个职位,工作地点均为北京顺义区。招聘信息显示,“工厂长”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新工厂的规划、筹建、工厂投产运营管理工作等,而“项目管理高级经理”的职责为负责新基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以及新基地建设的现场运作及安装施工等。
 
  这也意味着,此前有关理想汽车制造工厂将落户北京顺义的传闻,也在理想汽车的这次人员职位招聘信息中坐实,理想汽车制造工厂确实落户北京顺义区了。而按照此前的传闻,项目总投资为60亿元,预计2023年投产,2024年产值达到300亿元。
 
  虽然从产值的角度来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确实很诱人,投资第二年就达到产值300亿元。但是,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真的没有更大的诱惑力。正常情况下,也就10—20万辆车子。相反,前期投入之大,生产成本之高,盈利能力之差,是无法想象的。造车新势力,大多是负债前行。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影响力,没有足够的技术含量,没有足够的消费群体,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太好。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造车新势力都呈现出了资本市场表现优异、实际运行差强人意的矛盾格局。理想、小鹏、蔚来等,去年下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真的都是可圈可点,让投资者也是开心至极。但是,经营状况似乎并没有资本市场那么光鲜。如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3.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7710万元扩大366.9%。理由很简单,正在扩能过程中,投入太大,成本太高,亏损很正常。关键是,企业有没有这个承受能力。一家制造工厂,前期投入的资金是非常惊人的。既要企业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还需要地方有足够的配套能力,能够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一般地方,还真的拿不动汽车项目,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由于造车新势力都在纷纷布局制造工厂,小鹏汽车已经拥有武汉、肇庆、广州三座自建工厂及郑州海马代工工厂,总产能达到45万-50万辆;蔚来汽车合肥江淮代工厂年底产能就将达到30万辆,同时,正在积极建设第二工厂。加上理想汽车北京顺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未来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将是非常激烈的。
 
  要知道,除了造车新势力之外,其他汽车企业也在加快电动车市场布局,且大多产能很大,特斯拉等国外电动车生产企业,也都把目光瞄准中国市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更令人担心的是,市场尚未全面打开,产能已经向饱和转化,未来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可能不是白热化,而是十分残酷无情。造车新势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到底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实在难以预料。
 
  事实也是,从造车新势力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能力来看,都很难说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面对特斯拉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可以说毫无胜算。而传统燃油车生产企业,很多也在积极调整生产目标和布局,随时准备全面进军电动车领域。千万不要小看他们的技术,实际上,这些企业早在几年前都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电动汽车了。一旦他们的技术和产品拿出来,凭借着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市场拓展能力,造车新势力是无法抵挡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造车新势力布局电动车制造工厂,能否达到预期目标,需要观察。因为,更多企业的规划,都是建立在市场需求一个角度,而没有充分考虑市场供应这个环节。市场不是单一的需求,还有供应,只有供求关系协调,才不会出现问题。而电动车市场的不确定性,不在需求,而在供应。需求是比较容易预测的,供应则变得扑朔迷离。特别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到底会有多少企业转向电动车生产,何时转型,确实难以预料。如果世界各地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制力度不大,那么,电动车市场的需求会稳步上升,留给造车新势力的时间还比较充裕。否则,可能风险和压力会更大。初步估计,也就5年时间,如果造车新势力没有足够的技术和产品作支撑,被淘汰的概率在8成以上。真正控制市场的,还是那些已经成形的电动车制造知名企业以及大型传统燃油车生产企业。造车新势力原本就活得苟且,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会连苟且都难以达到。眼前是资金,未来是市场。造车新势力不是倒在资金上,就是倒在市场上。
相关报道
文章关键字: 造车新势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经"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经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经"。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