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观察评论 > 农业大省探农业转型升级路 为农产品装上优质“中国芯”

农业大省探农业转型升级路 为农产品装上优质“中国芯”

生意经 2021-08-09 07:44: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正是大豆结荚关键期,被洪水泡上几天,即使不绝收也会大面积减产。”七月下旬发生在河南的一场严重洪涝灾害,造成农业重大损失,这让卢为国心疼不已。
 
  卢为国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大豆育种专家,也是中国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成员。这场洪涝灾害中,他听到了许多坏消息,但也有一些消息令他感到些许欣慰。
 
  “我们团队选育的大豆新品种‘郑1307’‘郑1311’在试验田里淹水一周后,不仅活着且长势良好,说明耐涝性能不错。”卢为国认为,这为今后团队进一步培育耐涝型大豆新品种提供了信心和方向。
 
  种子,素有农业“芯片”之称。对农民而言,其关乎收成;对国家而言,是粮食安全的筹码。为把农业“芯片”握在自己手中,近年来,中国在种业自主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取得显著成效,这在农业大省河南可见一斑。
 
  立秋刚过,室外仍是30℃以上的高温,而在位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里,3.5万余份种子正在-4℃的低温中“安眠”。它们有的已“沉睡”多年,等待有朝一日在最佳时机被“唤醒”。
 
  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中国库容规模最大、保存数量最多、利用水平最高的省级种质资源中期库之一,这里保存有河南省75%的种质资源。依托这些宝贵资源,河南已育成4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为该省农业转型升级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大省。据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磊介绍,河南在小麦、花生、玉米、芝麻等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已居全国先进水平,其中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芝麻基因组学研究居世界领先行列。
 
  张磊的说法有例可证。以小麦为例,河南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小麦育种强省。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9年期间,河南省共有102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占全国近1/3。
 
  其中,小麦品种“矮抗58”年应用面积最高超过4300万亩,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亿亩;优质强劲小麦品种“郑麦9023”连续6年推广面积全国第一,并出口到新西兰,实现了中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突破”。
 
  李喜亮是大豆种植大户,从2014年至今,他在2000亩的土地上见证了大豆产量爬台阶式上升。“2014年我的大豆亩产二百公斤左右,2020年一些高产地块已经达到亩产三百公斤了。”他说,按市场行情,大豆亩产二百公斤以下是赚不到钱的,超过二百公斤才有利润。
 
  为李喜亮带来高产的,正是卢为国推荐的耐涝性能不错的“郑1307”。
 
  “‘郑1307’在新乡连续两年创造实收百亩、平均亩产超三百公斤的大面积高产记录,这意味着中国黄淮海地区大豆大面积亩产三百公斤以上成为可能。”卢为国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对大豆需求量巨大,利用有限的耕地提高大豆产量,育种科研人员任重道远。
 
  科研人员努力的背后,也少不了政府政策扶持。近年来,河南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种业创新。今年3月份,河南启动实施了涵盖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林果等专题共9项种业创新领域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财政经费达2300万元人民币。
 
  眼下,位于河南新乡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正在边建设边运转,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这里已组建起小麦、花生、玉米、大豆四个育种科研团队。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要打造成全球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表示,未来借助这一国家级创新平台,更多农产品将装上优质“中国芯”,为“中国碗要装中国粮”提供科技支撑。(完)
相关报道
文章关键字: 农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经"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经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经"。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