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粮食储藏基础知识

粮食储藏基础知识

相关词条
1、什么是原粮?
    亦称 “自然粮” , 一般指收打脱粒而尚未碾磨加工带有皮壳 的粮食。如稻谷、小麦、大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蚕 豆、豌豆、绿豆等。原粮一般都具有完整的外壳或保护组织, 防虫、防霉及耐储性等特性都比成品粮高。
2、什么是成品粮油?
    由原粮、油料加工而成,符合一定标准、即可食用的粒状 或粉状的粮油制成品的统称。如小麦粉、大米、小米、玉米粉、 挂面、大豆油等,成品粮油耐储性能差,保管难度较大。
3、什么是油料?
    油料指制取植物油脂的原料的统称。各种油料的最基本共 同点是脂肪含量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所构成的甘油酯。如 大豆、葵花籽、花生、芝麻等。
4、什么是粮食安全水分?
    安全水分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保持粮食安全储藏 的水分,粮食中的水分几乎都是结合水时,才能保证储粮的安 全。
5、黑龙江省玉米、稻谷的安全水分是多少?
    国家规定玉米安全储藏水分小于或等于 14%,但在黑龙江 省玉米安全水分一般小于或等于14.0 %,稻谷安全水分小于或等于14.5%,即可安全储存。
6、什么是稻谷?
    俗称水稻。是我国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水 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1/4,产量约占全国粮食 总产量的 1/3。产区遍及全国各地。普通稻谷分为籼稻和粳稻 两种。黑龙江省主要种植品种是粳稻。粳稻粒形短切,长度是 宽度的 1.4-2.9 倍,茸毛长而密,芒较长,稻壳较厚,腹白小 或没有,硬质粒多,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质 胀性较小而粘性较强。一般生长期为 150-180 天。
7、什么是玉米?
    俗称苞米、棒子、玉茭、苞谷,是粮食的主要品种,属晚 秋作物。在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很广,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 20%-27%。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单个农户家庭种植的 玉米,从几亩到几十亩,甚至是上百亩的都有。收获时,每户 玉米产量为几千斤到几万斤,甚至是几十万斤。
8、什么是科学保粮?
    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按照粮食的变化 规律,做到安全储藏,避免或减轻虫、霉、鼠、雀危害造成的 损失,抑制或减缓粮油品质劣变速度,减少粮油的损失损耗, 降低保粮费用,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所 采取的一些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保粮方法和措施。同时 还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分别采取 清洁卫生、物理机械、化学药剂、温控储藏等措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
9、现阶段粳稻质量标准是哪些?
    此外,黄粒米≤1.0%,谷外糙米≤2.0%,互混率≤5.0%。
10、现阶段玉米质量标准是哪些?
11、玉米什么时候收割最好?
    玉米在完熟期收割产量最高。此时秸杆变黄,叶片枯萎,果穗茎白色干枯松散,籽粒坚实发亮呈现本品种色泽。如果玉米是籽粒和青储粒兼顾,可采取后熟措施,占杆扒皮,或割杆 放到的办法,降低玉米穗水分,充分吸收秸杆、径叶、穗子的 养分,继续输送到籽粒中,提高容重,增加产量和收入,还可 以利用带绿色的径叶青储,成为奶牛的饲料。
12、农户玉米储藏的方法有哪些?

    黑龙江省玉米收获时,水分高、自然温度低,农户玉米储 藏以穗储为主,粒储为辅。玉米穗储具有孔隙度大的优点,有 利于自然通风降水与防霉。经过冬季的自然通风,到来年 4—5 月份,玉米水分可降至 14%左右。

    粒藏。进行长期储藏的玉米粒的水分应在 14.5%以下,储 藏过程中应做好防潮措施。粒粮入仓应除风、过筛,清理杂质。 作为种子粮,水分在 20%以上的玉米,在低于 0℃的环境中储 藏时,应做好防冻工作,否则玉米胚芽受冻,发芽率降低,失 去种用价值,同时应做好通风降水工作。
    燥密闭储藏。玉米经过晾晒或烘干,水分降至 14%左右, 进行散装密闭储藏,一般可以安全度夏。
②低温冷密闭储藏。玉米水分降至 14%左右,于冬季进行通风冷冻处理,压盖密闭储藏,有利于保持粮食品质,防霉,防虫。
粒藏玉米,应注意粮食水分和温度的变化,时常检查粮堆 的温度。当粮堆温度有升高,应及时查找原因,如果是霉变引 起的温度升高,应进行处理。
    穗藏。在黑龙江省普遍采用果穗储藏的方式储藏玉米。果 穗储藏时,籽粒的胚部隐蔽,暴露的顶部有角质层和完整果皮 的掩盖,可以很好的防止虫霉侵蚀,加之果穗储藏具有堆孔隙 大(约占玉米体积的 51%)、通风性能良好的特点,果穗储藏玉 米的带菌量和呼吸强度较粒藏玉米小,储藏稳定性增加,玉米 很少发生虫害。
    玉米的耐储性差,而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更难。玉米收 获到农户家里,不要急于入仓。把品种不同、质量不同、水分 不同的粮食分开。利用收获后天气较暖的一段时间,将玉米穗 摊开,堆放在朝阳的地上晾晒降水,并经常翻动,分层入仓。 当水分降低到 25%以下,再进入粮仓储藏保管。
    果穗储藏期间须加强温度、水分检查,注意不同部位有无 果穗生霉现象,因为某些耐低温霉菌能在果穗的个别部位生长 发育而导致果穗生霉、变质,而这种霉变往往并不反映在温度 的生高,当发现粮堆温度上升时,霉变已很严重。当果穗上的 籽粒水分降至安全水分时,即可转入粒藏。
13、玉米储藏的特性是什么?
    玉米储藏有以下几个不利因素:原始水分高,呼吸旺盛,成熟度不均匀,吸湿性强,带菌量大,玉米的胚大,富含脂肪,易发生酸败;其中水分是影响玉米安全储藏的主要因素。
    玉米籽粒构成及分类。玉米由胚乳、胚、种皮和根冠等几 个主要部分构成。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红色、紫色 等,因品种而异,最常见的为黄色和白色。籽粒形状、大小和 透明度等随品种类型而不同,如马齿型品种粒大,扁平近长方 形;硬粒型品种粒小,近于圆形,透明度好。玉米籽粒中含有 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1、维生素 B2 含量均较多。
对于角质型玉米来说,其胚乳全部为角质胚乳,坚硬呈半 透明状,胚乳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而 种子皱缩。
对于粉质型玉米来说,其胚乳全由粉质淀粉组成,籽粒乳 白色,无光泽。
    玉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流散特性、热特性、吸附特性 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玉米的正常储藏与保管。
    玉米的储藏特点。①玉米胚大,生理活性强。玉米的胚部 几乎占全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 10-15%。玉米胚 部大的特点给储藏带来很多不利。玉米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 质,约含有全粒 30%以上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适合霉 菌生长和繁殖。由于具有这些亲水物质,所以吸湿性强,呼吸 旺盛。玉米吸收及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达到安全水分 的玉米,胚部含水量小于全粒或胚乳,而水分大的玉米,其胚 部含水量则大于全粒或胚乳。②原始水分高。在北方,特别是 东北三省,收获季节气温低,加之果穗外有苞叶,使玉米在田 间不能充分干燥,新收获的玉米水分一般在 20%—35%之间,最 高可达 40%以上。即使秋雨少、日照好、成熟度高的情况下, 玉米水分也在 17%-22%左右。③成熟度不均匀,粒度差别大。 玉米生长时,由于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同一 果穗上下部分籽粒成熟度不一致。加上目前杂交玉米成熟度不 均匀、粉质多、角质少、组织松散、生理活性强,储藏稳定性 自然降低。④玉米易生虫。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可溶性糖含量 较高,在脱粒时易受损伤,产生破碎粒,还有未熟粒等因素, 容易感染害虫,受害虫侵蚀。⑤玉米胚部带菌量大、易霉变。 玉米粒内所含脂肪及水溶性糖主要集中于胚部,胚部含脂肪高 达 30%,占整粒脂肪含量的 77%-89%。酸败首先从胚部开始, 并且胚部组织松散,易感染微生物。
    玉米经过一段储藏期后,因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 得多,因此容易吸湿、生霉、发酸、变苦等。不论常温常湿或 高温高湿,其变化都与胚部酸度增加速度较快有关,这是玉米 较其他粮食难以储藏的主要原因。
14、农户怎样安全储藏玉米?
   (1)适时收割,降水储藏。玉米要适时晚收,使茎秆中 残留的养分继续向籽粒中输送, 充分发挥后熟作用, 增加产量, 提高质量,改善品质。一般在完熟期收获,其特征是植物叶片 变黄,苞叶呈白色而松软、散,籽粒变硬,并呈现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一般在 10 月 1 日以后开始收获,即不冻死不收获。
    玉米收获前后的关键问题是降水,分收获前降水和收获后 降水两种方式。收获前降水的主要措施是站秆扒皮晾晒,可降 低水分 3~6%,增加成熟度,提高容重,可增加亩产 5~7%。 站秆扒皮晾晒时间要适时,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过早影 响灌浆,降低产量;过晚失去站秆扒皮的意义,最佳时间在腊 熟末期,籽粒形成一层硬盖时进行,方法是用手捋苞叶扒开, 籽粒全部露在外面,接受光照,充分干燥,但在扒皮晾晒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折断穗柄。收获后降水方法:一是田间晒 铺子,晒棒子,玉米割倒后放小铺子,扒光棒子,下边垫一层 玉米秸秆,既能防潮湿,又有利于降水;二是玉米果穗入场后 进行,降水办法较多,具体办法是栈子降水,码趟子降水,入楼子降水,拴绳搭杆降水等,千方百计降低玉米含水量,确保 玉米安全越冬。
    (2)选择适宜的储藏方法。①田间扒皮晒穂。田间扒皮 晒穂即站杆扒皮晒穂, 通常是在玉米生长进入腊熟期、 末期 (定 浆期)包叶呈现黄色,捏破籽粒种皮籽实呈现腊状时进行。田 间扒皮晒穂的时间性很强, 要事先安排好劳力, 适时进行扒皮。 扒皮时把果穗上的包叶拔掉,让玉米果穗暴露在外,充分利用 日光曝晒(晒 10-20 天左右) ,使果穗的水分迅速降低。田间 扒皮晒穂的玉米,可使玉米水分比未扒皮晒穂的降低 5%-7%, 容重增加 5%-6%,并能促使玉米提前 7-8 天成熟,使其营养成分逐渐增加,籽粒饱满,硬度增强,脱粒时不易破碎,品质明 显改善,质量等级大大提高。实践证明,由于北方玉米生产及 气候的特殊性,田间扒皮晒穂是促进庄稼早熟、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降低玉米水分的一个重要途径。
    ②果穗储藏。玉米的耐储性差,而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 更难。玉米收获到农户家里,不要急于入仓。把品种不同、质 量不同、水分不同的粮食分开。利用收获后天气较暖的一段时 间,把玉米穂摊开,堆放在朝阳的地上晾晒降水,并经常翻动,分层入仓。当水分降低到 25%以下,再进入粮仓储藏保管。
    根据玉米的储藏特点,对于高水分玉米的保管最好采用果 穗储藏。首先,果穗堆放其空隙度大(约占玉米体积的 51%) , 利于通风、降水。其次,玉米穂轴对玉米粒有继续供给养分的 作用,可以促进玉米成熟,改善品质,有利于储藏。另外,穂 储时,玉米胚部没有外露,可以很好的防止虫霉侵蚀,增强玉 米储藏稳定性。
    ③脱粒储藏。将已脱粒的玉米薄摊在晒场上晾晒降水。春 晒是北方地区处理高水分玉米的黄金季节。正常年景的大面积 春晒应在 3 月初至 5 月末(原始高水分玉米应在不迟于四月上 旬铺地晾晒) 。在铺晒时,要根据水分情况,先晒水分高的, 后晒水分低的。晾晒玉米的厚度在 4.5-7 厘米。铺晒的玉米每 天应翻 4-6 次。晾晒经验为:光照强、风力小时,向阳打垄, 光照差、风力大时,顺风打垄。
    ④专用储粮装具。在自家院内,四周通风,在不接近建筑 物的前提下,建储粮装具。粮食收割到农户家里,不要急着入 仓,堆放在朝阳的地方。把品种不同、质量不同的玉米分开, 高水分与低水分玉米分开。经过晾晒水分降低 25%以下,温度 在-5 摄氏度以下,可以入仓储藏保管。晾干一层玉米棒,入仓 一层玉米棒。玉米棒入仓时,要在仓房内中间部位,留出通风 降温空隙,缩小高水分与低水分之差。
    冬季将高水分玉米装入专用储粮装具内,在自然风的作用 下,可以促使装具内玉米水分不断降低。经一定时间自然通风 后,玉米水分可降低 3-10%,可实现冬季玉米安全储藏。既解 决安全储藏问题,又达到降低水分的目的。
    实践证明,装具储粮不仅降水效果十分明显,为高水分玉 米安全储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在节约能源,降低费用,减少晒粮工时,减轻劳动强度,延长高水分玉米储藏时间,降低 粮食损耗,保持粮食品质,提升出粉率,提高粮食售价等许多 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3)加强玉米的储藏管理。玉米储藏的重点是防鼠、防 霉,其次是防虫。
    防鼠。农户储粮存在严重的鼠害损失,预防难度也较大。 鼠害不禁造成粮食数量的损失,而且还传播各种疾病。鼠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生态法、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等。在实际 储粮过程中,农户储粮应选用具有防鼠性能的粮仓,结合其他防鼠措施有效的控制鼠害,以确保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保障 人民身体健康。
    防霉。玉米属晚秋作物,收获时原始水分较高,防止玉米 霉变的关键因素为控制玉米的水分。秋季收获玉米时,应抓住秋季相对温暖干燥的天气,及时将玉米从田间收获回家,剥皮 晾晒降水。经过晾晒初步降水后的玉米穗,存放于具有通风、 防潮、防鼠措施的仓内。在春冬交替季节,气温回升,应采取 有效的通风措施,降低玉米水分,防止玉米发霉。春季应加强 穗储玉米的检查工作,如此时玉米水分高应适当摊开晾晒,防 止霉变。
    防虫。根据储粮害虫的习性和传播途径,主要采取的防治 手段如下:
    ①清洁仓具。经常、全面、彻底地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不 但有防治害虫的作用,而且对抑制微生物发展,提高粮食卫生标准,都有着积极意义。
    ②隔离方法。将有虫粮食与无虫粮食,有虫器材与无虫器 材严格分开储藏,同时采取必要的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和化学 药剂防治手段。
    ③改善储粮条件。改善储粮条件是保证储粮安全的一个重 要措施。要求做到不漏不潮,既能通风,又能密闭。保持储粮仓低温、干燥、清洁,使害虫不利于生长与繁殖,并消灭一切洞、孔、缝隙,使害虫无藏身栖息之地。
15、玉米为什么会发霉?
    由于玉米具有胚部大、营养物质丰富、呼吸旺盛、带菌量 多等特点。当水分超过安全储藏标准时,就会使其在储藏中比其他粮食更容易发热霉变。轻者品质下降,重者完全丧失食用 价值。
    玉米在收获前就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和带毒。玉米籽粒形 成期遇干旱或害虫侵害严重时,均易污染黄曲霉。黄曲霉具有强致癌性,是一种肝脏毒素,与肝癌有密切关系。玉米上常见 的真菌为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
    在穗储中,常见发热霉变的部位一般在粮面下 50 厘米处 与仓壁向内 50 厘米处组成的空间内,或在底层与仓壁返潮处。这主要是玉米入仓水分较高或者在储藏期间受外界因素的影 响,使局部水分增高,霉菌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而造成的。
    在粒储中,常见发热霉变的部位在粮堆上层的 30~60 厘 米处。
16、玉米发霉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玉米发生霉变的主要因素是水分。一些微生物可以进行危害活动的条件是不高的, 引起粮食发霉的大多数霉菌在温度 10 ℃以上,粮食水分在13%~15%、空气相对湿度 75%就能生长。
    当温度接近 20℃时, 微生物活动加强, 会使粮食迅速变质。
    当温度在 20~30℃之间,粮食水分在 15%以上就会大量繁殖。
    在高水分情况下,甚至 0℃以下也能导致粮食霉变。
    如果把粮食水分控制在 14%以下、湿度控制在 70%以下时, 霉菌就难以生长繁殖。
    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 通风的办法,对粮堆进行通风,降低粮堆的温度和湿度,达到预防、延缓和消除霉变发热及虫害活动的目的,也可以采用翻 动的办法来降低粮堆的温度和湿度。
17、玉米霉变经过哪些过程?
    初期变质。初期变质是微生物活动开始加强的过程。在此 阶段,玉米将出现颗粒鲜艳,散发出甜味,有出汗现象。
    变色:玉米逐渐失去原有色泽,接着变灰发暗。玉米胚部 变色,俗称“起眼” 。
    轻微异味: 如玉米的酒味, 一般玉米的轻微霉味, 俗称 “宿 气” 、 “闷热气”等。
    玉米发潮:粮粒表面潮润,有“出汗” 、 “返潮”现象,散 落性降低,用手搓或插入粮堆有涩滞感觉。
    粮粒变软:粮粒软化,硬度下降。
    粮温失常:粮温失常可能有发热趋势或已经发热。
    发现以上征兆,及时采取通风、晾晒、降温、降湿等措施, 即可防止粮食生霉,减少损失。 生霉。

    生霉是微生物在粮食 上大量生长繁殖的过程。 继初期 变质之后, 储粮中的湿热逐步积 累,粮温可以每天 2~3℃或更 快的速度上升, 出现明显的发热 现象。 同时, 微生物大量繁殖起 来, 玉米胚部及碎粒断面霉变部位出现白色菌丝, “俗称生毛” ,有轻霉味。在霉变一周以后,会产生各色孢子,多数为灰绿 色、黄绿、蓝绿或黄褐、棕色、 红色等,集中在胚部十分明显,变为毛状或绒状,“俗称点翠” , 有辛辣气味。通常所说的粮食 “生毛” 、 “点翠”就是生霉现 象(见图 1 和图 2) 。

 

    生霉的粮食已经严重变质,有很重的霉味,具有霉斑,变 色明显,营养品质劣变,还有霉菌毒素污染的可能。随着粮温上升,绿色菌落逐渐变为灰色或黑色,整个籽粒也渐变为黄褐 色。当玉米散发出甜味时,若及时处理还可食用,当发展到点翠阶段,则食用品质锐减,严重者不能食用。由生毛到点翠仅 需几天时间,一旦发热,不及时处理,就会腐烂。
    霉烂。 霉烂是粮食霉变的后 期阶段, 是微生物使粮食严重腐 烂的过程。粮食生霉,其生活力已大大减弱或完全丧失, 粮食也就失去了生理上对微生物侵害 的抗御能力, 为微生物进一步危 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若环境条 件仍保持对微生物有利,粮食中的有机物将遭到微生物分解, 使粮食霉烂、腐败(见图 3)。
18、玉米发热霉变后应怎样处理?
    由于粮食质量差、含杂多,引起的劣质霉变,要进行“四 分开” (新与陈、干与潮、有虫与无虫、不同储种) 。
    由于温差过大、水分过高引起的结露霉变,要对储粮仓进 行通风换气,要适时地翻动粮面。
    由于粮食含水量增高而引起的发热霉变,应采取日晒,降 低水分。
    因储粮害虫集聚而引起的发热霉变,应采取熏蒸杀虫或曝 晒、过筛除虫处理。
19、如何预防玉米霉变?
   孔隙度的存在使粮堆气体的交换成为可能。孔隙度大,通 风阻力小,气体交换容易,粮堆内湿热易于散发,对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有利,但对低水分粮食长期储藏不利。孔隙度小,气 体交换不足, 当某些部位湿热高时, 粮堆内就会湿热郁积不散,易引起发热、霉变。
    因此,要尽可能地加大储粮部分的孔隙度,可解决粮食发 霉问题。
    采用穗储方式储藏玉米,玉米入仓前先晾晒降水,装仓后 加强储粮仓的通风,可以有效的防治玉米的霉变。
20、人畜食用霉变玉米有哪些危害?
    霉变玉米易产生各种毒菌霉素,人畜食用毒素含量超标的 玉米后,会出现霉菌中毒现象,长期慢性中毒能够诱发肝癌、免疫和生殖机能下降等疾病,急性中毒还能产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疼、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死亡。人畜长期食用低剂量的霉变玉米,毒素会在体内沉积,构成健康危害。特别是 对动物而言,毒素会在动物肌肉组织中有很高含量残留,而正常烹饪过程不会对毒素有破坏,因此可以通过动物组织对人类 健康构成危害。现在,社会已经注意到药物残留带给人们的危害,而毒素残留的危害远比药物残留危害严重得多,却还没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1、霉变玉米如何处理?
    产生霉变的玉米应集中收购、专仓储存,及时送质检机构检测,经检验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只能作为其他化工用粮定向销售,严防流入口粮市场和用于饲料加工。
22、储存玉米穗的好处是什么?
    新收获的玉米由于玉米籽粒与穗轴之间还联系着,穗轴内的营养物质可以继续输送到籽粒内,使其达到充分成熟,且可在穗轴上继续后熟,促使淀粉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减少,改善玉米品质。可通过疏松的穗轴使籽粒不断散发水分,玉米穗储孔隙度大,便于空气流通湿气容易散发,高水分玉米经过一个冬季的自然通风可将水分基本降低到安全水分。采用穗储方式储藏玉米, 玉米入仓前先晾晒降水, 装仓后加强储粮仓的通风,可以有效的防治玉米的霉变。玉米穗储可使胚部受到穗轴的保护作用,可提高种子发芽率。
23、稻谷收割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适时收割。稻谷必须充分成熟(籽粒饱满后)再收获。稻谷成熟度达到 85%-90%时(85%-—90%谷粒黄化)收割,边收边脱。切忌长时间堆垛或在公路上打场暴晒,以免造成粮食污染、品质下降。过早收割,会造成未充分成熟的稻谷青粒较多,而且会降低粒重,影响品质和产量。过迟收割,遇高温雨水时,裂纹粒(又称爆腰粒,是稻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碎米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加剧。
    (2)避开雨天,抢晴收获。天气晴好,有利于稻谷收割和晾晒。可在晴天下午割稻,此时稻谷表层结露水基本风干,短时间内稻谷不易霉坏。一定要在霜前的晴天收割,以利于稻谷储藏。
    (3)成熟一块收割一块。要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收获后即时脱粒,不堆放,以免堆垛发热造成黄米、霉米。
    (4)及时脱粒、晒干。稻谷收割后要及时脱粒、晒干(造成早稻热蒸黄变的原因,主要是收割的稻谷没有及时干燥,有的甚至来不及脱粒就闷堆一起,致使粮温骤然升高) 。收割的稻谷,要做到边收、边晒;割一块,脱粒一块,翻晒一块,保证稻谷干燥、清洁。
    (5)提倡机械收割。有条件的农户尽量使用收割机。用机器收割省时、省力,效率高。收割机在割稻的同时还进行了脱粒、切秆,而且稻谷破损率低。
    (6)雨天收割稻谷的应急处理。遇到阴雨气候,稻谷不能及时晒干时,应放在干爽、通风、避雨的地方并应薄摊勤翻,严防堆积发热。若有条件可采用低温干燥机缓慢风干,将收获的稻谷含水量降到 14.5%以下,进仓储藏。稻谷收割时若淋雨可先将雨水甩掉,再散开放置阴凉通风处,严禁堆放,以免发芽、生霉。
24、稻谷晾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及时晾晒。稻谷脱粒后要及时晾晒。刚脱粒后的稻谷含水量较高,若不及时晾晒容易生芽、发霉。可采用三合土晒场多日间歇晒干及阴干、风干,以降低碎米率,提高整精米率。
    (2)不宜曝晒。稻谷耐高温性差,要避免高温曝晒。若曝晒,爆腰粒多,加工成大米后,碎米多,出米率低,成色差,卖不上好价钱,影响农民增收。稻谷要以晾晒为主。如在日光下曝晒稻谷、要摊稍厚一些,特别是在水泥地晒时,要勤加翻动,以防局部稻谷受温过高,而影响稻谷品质。
    (3)场地干净。晾晒场地要清扫干净,避免杂质(如杂草、泥块、石沙等杂物)混入。不能在公路旁或其它有污染物(如沥青等)的地面晒谷。
25、稻谷临时存放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防鼠。老鼠有锋利的牙齿,能咬破木制门、窗和储粮装具。存储稻谷等原粮的装具应尽可能避免用木柜、竹囤、麻袋和编织袋。
    (2)防止高水分稻谷发芽。当稻谷含水量为 23%—25%时,自然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即能发芽。因此,在收获期间如遇连绵阴雨,要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防止在田间、庭院发芽。
    (3)避免粮堆温差。如果稻谷高温时节存入仓房,谷堆易发生显著温差,从而造成水分分层,导致谷堆结露,甚至发热霉变。稻谷临时存放时,需要经常检查粮食温度,如:粮食温度局部升高,应及时翻晒,通风、干燥、降温。
26、稻谷保管注意事项有哪些?
    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容易沤黄。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品质劣变;烈日下曝晒的稻谷,或曝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不利储藏,应及时降低表层储粮水分。
27、稻谷的保管方法有哪些?
    保证入库稻谷质量。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且不耐久藏。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达到安全储粮水分要求,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键。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一般籼稻谷在 13%以下。粳稻谷在 14.5%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
    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特别一到冬季,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温热,以防结露。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温降低到 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28、影响稻谷出米率的因素有哪些?
    (1)稻谷的种类对出米率的影响。稻谷按照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稻谷、粳稻谷及粳糯谷。粳稻谷米粒角质率高,耐压性好,碾米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籼稻谷米粒角质率低,耐压性差,碾米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
    粳稻谷和籼稻谷可按其需日照长短及生育期的不同,分为早、中、晚 3 类,一般早稻品质较差,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晚稻则品质坚实,耐压性强,加工时碎米少,出米率高。
    (2)稻谷的水分对出米率的影响。稻谷含水量的多少,对糙米的抗压强度有很大影响,与碾米工艺效果也有着密切关系。稻谷水分过高,糙米抗压强度降低,碾米时出碎米率高,出米率低;含水量过低,虽然有利清理、脱壳,增加糙米抗压强度,但米粒脆性增强,同样产生碎米,而且皮层坚硬,不易碾去。一般认为,加工稻谷的含水量以控制在 14.2%-14.5%为宜。
    (3)稻谷出糙率对出米率的影响。稻谷出糙率是指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稻谷出糙率高,说明稻谷质量好,则出米率高。反之稻谷出糙率低,质量较差,则出米率低。
29、整精米率对稻谷价格的影响有哪些?
    整精米率是指整精米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国家粮食局在 2001 年发布的《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粮发[2010]178 号文件中规定:整精米率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 1 个百分点,扣量 0.75%,低不足 1 个百分点的,不扣量;高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整精米率低于 49%的粳稻,不列入政策性粮食收购范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