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经编机

经编机

相关词条
经编机
  • 经编机


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织物称为经编织物。完成这种经编的机器称为经编机。

目录

  1. 1经编机工作原理

  2. 2经编机的构造

  3. 3经编机的应用

  4. 4经编机的发展历程

经编机工作原理


经编机主要由编织机构、梳栉横移机构、送经机构、牵拉卷取机构和传动机构组成。

①编织机构包括针床、梳栉、沉降片床和压板,一般由凸轮或偏心连杆传动。凸轮常用于速度较低、成圈机件运动规律较复杂的经编机中。偏心连杆由于传动平稳,加工较简便,高速运转时磨损和噪音较小,因而在高速经编机上得到广泛应用。

②梳栉横移机构,使梳栉在成圈过程中按照针织物组织的要求横移,将经纱垫于针上,以便织成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针织物。通常有花板式和凸轮式两种。花板式机构通过一定外形和尺寸的花板按针织物组织的要求串连成花板链条,使梳栉横移,适用于编织花纹比较复杂的组织,花型变换比较方便。在凸轮式机构中凸轮是按针织物组织所需梳栉横移规律而设计的,传动较平稳,能适应较高的编织速度。

③送经机构,把经轴上的经纱退解下来,送入编织区。有消极式和积极式两类。消极式机构中经轴为经纱张力拉动而送出经纱,不需要专门的经轴传动装置,适用于机速较低、送经规律较为复杂的经编机。积极式送经机构采用专门的传动装置使经轴回转送出经纱,又有张力感应式和线速度感应式之别。张力感应式机构通过张力杆感应经纱张力的大小来控制经轴的转速。线速度感应式机构通过测速装置感应经纱运动速度的大小来控制经轴的转速。这类机构以预定线速度送出经纱,能在高速运转条件下稳定地工作,故在高速经编机上得到广泛使用。

④牵拉卷取机构的作用是以预定的速度将织物从编织区牵引出来并卷绕成布卷。

经编机的构造


经编机的主要成圈机件有织针、导纱针、沉降片和压板(用于钩针机)。织针整列地装在针床上,随针床一起运动。导纱针装在条板上组成梳栉。经纱穿过导纱针的孔眼,随梳栉一起运动而绕垫在针上,通过织针、沉降片等成圈机件的相互配合运动而织成织物。

经编机的应用


经编机对原料和织物品种的适应性广,机器生产率较高,因而发展较快。

经编机的发展历程


6 世纪开始有针织的线圈结构。

1775 年第一台特里科经编机由英国的克莱恩(Cnane )发明。

1805 年法国的Joseph Jacquard 发明了贾卡装置。

1849 年英国的马修(Matthew Townsend )发明了舌针,它为舌针拉舍尔经编机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1859 年第一台双针床经编机在英国诞生,几年后第一台双针床经编机在德国萨克森市Apolda 地区生产。据说那儿的一个公司总裁用女儿的名字命名自己的花型。有一个围巾制造商使用法国著名女演员“ Raschel ”(拉舍尔) 的名字来命名围巾,以后,Raschel 一直沿用至今。1866 年圆纬针织机(Mac Nary )问世。

1876 年带有贾卡装置的特里科经编机(Loebel )出现。

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国外经编机制造厂发展迅速,其中德国卡尔迈耶公司最为突出,它目前世界市场占有率在85% 以上,并且机器种类齐全。它的发展过程如下:

1947 年计划制造特利考经编机。

1948 年生产出第一台经编机FM48 。

1950 年第一台迈耶分段整经机开始生产。

1952 年双针床特里科经编机。

1953 年高速经编机及四梳栉经编机。

1954 年已经生产1000 台经编机,并开始生产拉舍尔经编机。

1955 年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拉舍尔经编机。

1956 年第一台多梳花边拉舍尔经编机。

1957 年第一台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

1963 年已经生产10000 台经编机,12 梳栉的特里科经编机。

1969 年第一台毛绒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和第一台带有全幅衬纬装置的经编机开始生产。

1974 年已经生产50000 台经编机,第一台毛巾经编机开始生产。

1981 年第一台贾卡簇尼克花边机(Jacquardtronic )开始生产,并引入电子贾卡系统,如特里科簇尼克(Tricotronic ),拉舍尔簇尼克(Rascheltronic )和贾卡簇尼克。

1983 年新型牵伸整经机开始生产。

1987 年已经生产10000 台整经机,并且第一台牵伸上浆整经机问世。

1992 年推出特克斯簇尼克经编机(Textronic )。

1999 年生产花边的克里拍簇尼克经编机(Cliptronic )。

2001 年方兴簇尼克经编机(Fashiontronic )KMPJ3EL 开发成功。

2003 年特克斯簇尼克花边机TL66/1/36 ,发斯奈新花边机FL20/16


经编机的种类

经编机出现较早,1775年英国人J.克雷恩发明第一台单梳栉钩针经编机。经编机种类很多,按结构特点主要有特里科型和拉舍尔型两大类。在特里科经编机上,由织针引出的织物与针杆平面间夹角约为115°,织物由沉降片和牵拉辊一起牵拉,使刚形成的线圈转向针背,脱离编织区。这一类经编机一般使用钩针或槽针,机号和机速较高,适用于编织组织结构和花型比较简单的经编针织物。在拉舍尔经编机上,织物引出方向与针杆平面间夹角在140°以上,织物仅靠牵拉辊牵拉。拉舍尔经编机一般使用舌针或槽针,机号与机速较低,适用于编织组织结构和花型比较复杂的经编针织物。其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经编机,如辛普勒克斯经编机是一种双针床钩针经编机,用于编织密实的手套布、外衣布和工业用织物。苏州铭凯纺织机械[1] 生产的毛巾经编机、双针床经编机主要用于生产超细纤维系列抹布、汽车清洁布、卫浴巾、厨房清洁布、地拖、地垫等清洁用品,并能生产领先于业界的竹纤维系列产品。米兰尼斯经编机利用两组反向移动的经纱,用于编织菱形花纹。为了适应生产专门制品的需要,尚有许多专门用途的经编机,例如花边机、渔网经编机、长毛绒经编机、包装袋经编机、纹板提花经编机和全幅衬纬经编机、缝编机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