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微塑料(海洋PM2.5)

微塑料(海洋PM2.5)

微塑料,是指粒径很小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现在在学术界对于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普遍的共识,通常人为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为微塑料。微塑料这一概念是在2004发表的一篇Science的文章(Lost atSea:where is all the plastic?)中首次提出。且由于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文名 微塑料 外文名 Micro plastics

  简介

  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是一种造成污染的主要载体。

  微塑料体积小,这就意味着更高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 ),比表面积越大,吸附的污染物的能力越强。首先,环境中已经存在大量的多氯联苯、双酚A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污染物往往是疏水的,就是说它们不太容易溶解在水中,所以它们往往不能随着水流随意流动),一旦微塑料和这些污染物相遇,正好聚集形成一个有机污染球体。

  微塑料相当于成为污染物的坐骑,二者可以在环境中到处游荡。

  危害

  《环境署2014年年鉴》和《评估塑料的价值》报告指出,塑料污染威胁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以及旅游业、渔业和商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微塑料的注意。

  2014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报告指出,塑料垃圾每年为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30亿美元,全世界的海洋日益受到“微塑料”的威胁。报告认为,虽然使用塑料的大部分经济成本来自处理塑料产品排放出的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损害,但直接倒入海洋生态系统的塑料制品所造成的损害被“低估”了。

  报道称,这部分垃圾提高了海龟、海豚和鲸鱼等海洋生物的死亡率,破坏了珊瑚礁,是重要的化学污染源,甚至会在被鱼类吞食或污染海滩之后对人类造成危害。

  对生物的危害

  游荡的微塑料很容易被贻贝、浮游动物等“低端食物链生物吃掉,微塑料不能被消化掉,只能在胃里一直存在着,占据空间,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而如果是带着有机污染物的微塑料被吃掉,那对于这些浮游生物的伤害更是雪上加霜,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来,加剧它的病情。贻贝、浮游动物等处于食物链底端的生物会被上层动物吃掉,而微塑料,甚至微塑料和有机污染物都进入了上层动物体内,食物链一个特征是“富集”效应(初中生物知识),也许在底层动物体内有害物质只有1%,但是到上层就变成了20%,这样会使大量的食用微塑料的生物生病或者死亡

  对人类的危害

  食物链的顶端的生物是人类,人类在富集的作用下,会累积大量的微塑料在体内,这些难以消化的小颗粒对人产生难以预计的危害

  来源

  一般来说,生活中已经广泛存在各式各样的塑料,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这些化合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被风吹日晒,虽不能被完全降解,但也是在逐渐变小,变成了比颗粒更小的微塑料。另外,我们使用的化妆品或者清洁用品中有大量的磨砂颗粒,这些颗粒的体积小,漂浮在水面上,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没办法处理它们,于是它们不能分解,自由离开污水处理厂。

  悉尼大学沿海城市生态影响研究中心发现人口稠密地区的海岸上发现了更多的微塑料,并且认定了一种重要源头———家用洗衣机排出的废水。他们指出,每洗一件衣服,就会冲洗掉1900多根纤维,而这些纤维看上去和在沿海发现的微塑料残片一模一样。他们说,这个问题很可能会在今后加剧。

  解决方法

  设计服装和洗衣机的人应当考虑减少让纤维进入废水,同时必须研究出从污水中清除微塑料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