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蚕豆

蚕豆

相关词条
蚕豆
原粮

蚕豆


    蚕豆,又称:罗汉豆、胡豆、南豆、竖豆、佛豆,拉丁文名:Vicia faba L.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草本。为粮食蔬菜饲料绿肥兼用作物。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亚洲西南部至北非,相传西汉张骞西域引入中原蚕豆营养价值丰富,含8种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可食用,也可作饲料、绿肥和蜜源植物种植。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


植物概述

    蚕豆英文名:Horsebean,Broadbean,Fava Bean

    名字因形似蚕卵而得名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蚕豆一般认为起源于西南亚和北非。中国的蚕豆,相传为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自热带至北纬63°地区均有种植。中国以四川最多,次为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青海等省。蚕豆株高30~180厘米。茎直立,四棱,中空,四角上的维管束较大。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花蝶形。荚果,种子扁平,略呈矩圆形或近于球形。蚕豆花期一般是3月~5月。蚕豆为长日照作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和pH6.2~8的粘壤土。需水量较大,但土壤过湿易生立枯病和锈病。蚕豆可单作或间、套蚕豆制作作,忌连作。可点播、条播或撒播。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根瘤菌能与其共生固氮。主要病害有锈病、赤斑病、立枯病。主要害虫是蚕豆象。蚕豆子粒蛋白质含量约25%~28%,含8种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可食用,也可制酱、酱油、粉丝、粉皮和作蔬菜。还可作饲料、绿肥和蜜源植物种植。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中心空,花白色有紫斑,结荚果。种子供食用。

    2.这种植物的荚果或种子。原产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相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期传入中国,8世纪左右从中国传入日本。

    【学名】:Vicia faba Linn.

    【异名】:佛豆(《益部方物略记》),胡豆(《纲目》),南豆(《蒙化府志》),马齿豆(《台湾植物名录》),竖豆、仙豆寒豆、湾豆、罗泛豆(《中国药植志》),夏豆(《上海常用中草药》)。

    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蚕豆的预防疾病指数为12.9884,生命力指数为2.3582,证明利于疾病的康复,而对生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见《肠胃决定健康》一书)。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120)厘米。主根短粗,多须根,根瘤粉红色,密集。粗壮,直立,直径0.7-1厘米,具四棱,中空、无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卷须短缩为短尖头;托叶戟头形或近三角状卵形,长1-2.5厘米,宽约0.5厘米,略有锯齿,具深紫色密腺点;小叶通常1-3对,互生,上部小叶可达4-5对,基部较少,小叶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稀圆形,长4-6(-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圆钝,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梗近无;花萼钟形,萼齿披针形,下萼齿较长;具花2-4(-6) 朵呈丛状着生于叶腋,花冠白色,具紫色脉纹及黑色斑晕,长2-3.5厘米,旗瓣中部缢缩,基部渐狭,翼瓣短于旗瓣,长于龙骨瓣;雄蕊2体(9+1),子房线形无柄,胚珠2-4(-6),花柱密被白柔毛,顶端远轴面有一束髯毛。果肥厚,长5-10厘米,宽2-3厘米;表皮绿色被绒毛,内有白色海绵状,横隔膜,成熟后表皮变为黑色。种子2-4(-6),长方圆形,近长方形,中间内凹,种皮革质,青绿色,灰绿色至棕褐色,稀紫色或黑色;种脐线形,黑色,位于种子一端。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习性


    生于北纬63°温暖湿地,耐-4°C低温,但畏暑。蚕豆生长对温度要求随生育期的变化而不同,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6℃~25℃,最低温度为3℃~4℃,最高温度为30℃~35℃。在营养生长期所需温度较低,最低温度为14℃~16℃,开花结实期要求16℃~22℃。如遇-4℃下低温,其地上部即会遭受冻害。虽然蚕豆依靠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但仍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各种元素供其生长,缺素常出各种生理病害。


地理分布


    蚕豆在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可种植,长江以南地区以秋播冬种为主,长江以北以早春播为主。除山东、海南和东北三省极少种植蚕豆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种有蚕豆。其中秋播区的云南、四川、湖北和江苏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多,占85%,春播区的甘肃、青海、河北、内蒙古占15%。云南是蚕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国的23.7%,常年种植在35万公顷左右,以秋播为主。


经济价值


    蚕豆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磷脂、胆碱、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钙、铁、磷、钾等多种矿物质,尤其是磷和钾含量较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