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谷子

谷子

相关词条
谷子
原粮

谷子


    谷子(学名:Setaria italica):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古称,亦称粱。一年生草本;秆粗壮、分蘖少,狭长披针形叶片,有明显的中脉和小脉,具有细毛;穗状圆锥花序;穗长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级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0.1cm,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卵圆形籽实,粒小多为黄色。去皮后俗称小米。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


形态特征


    谷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粗大。秆粗壮,直立,高0.1-1米或更高。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毛以近边缘及与叶片交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厘米,宽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缍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厘米,宽1-5厘米,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多变异,主轴密生柔毛,刚毛显著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毫米,黄色、桔红色或紫色;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二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其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二外稃等长于第一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一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叶表皮细胞同狗尾草类型。染色体2n=18。

                          


生长环境


    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2~30度,海拔1000公尺以下均适合栽培 ,属于耐旱稳产作物。原产中国,在中国北方有较广泛的种植。


分布情况


    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模式标本产于印度。


栽培技术


选地轮作

    种谷子要选择土质疏松,地势平坦,黑土层较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合理轮作,把谷种播在上茬没有种过谷子的地块上。地块选好后,要细整地,整好地。


适时早播

    一是选好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商品性和营养性均好的优良品质的种子。二是搞好种子处理,对谷种进行风筛选、盐水选,清除秕粒、草籽、杂物等,将种子阴干,然后用药剂处理,防止地下害虫和白发病。三是适时早播,当气温稳定通过7℃时开始播种,主要是抢墒播种,整地要细,踩好格子,覆土均匀一致,播后如遇雨形成硬盖时,用磙子压或其他农具破除硬盖,以利苗全苗壮。四提高播种质量,对底墒较好,表墒较差的地块,推掉干土,把种子播在湿土上;对土壤墒情较差地块,在播前1—2天把有机肥闷湿,施入土壤中,借墒播种;幼芽拱土时如出现干旱,压一遍磙子,提墒,确保全苗。总之,要千方百计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五是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根据地势和土壤肥力进行合理密植,原则是平地、肥力高的地块,密度大些;坡力、肥力低的地块,密度小些,一般平地、肥力较高地块,亩保苗株数3.5—4万株,坡地、肥力较差地块,亩保苗3—3.5万株。


合理施肥


    一是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要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8000斤,并与过磷酸钙混合作底肥,结合翻地或起垄时施入土中。二是种肥,一般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氮肥5公斤作种肥,可促谷苗早生快发,满足谷子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三是追肥,谷子苗高30—50公分时,距苗眼6公分左右,用锄头或镐开10公分深的沟,每亩均匀撒施氮肥35公斤左右,然后埋土,深施提高利用率。


加强管理

    一是早压苗,促进根系发育,在幼苗2—5片叶时,用木头磙子压青苗1—2次,以利壮根。二是早间苗、定苗,“谷间寸,如上粪”,当苗高3公分时开始间苗,即拿上手就间苗,幼苗5—6公分时进行定苗,草株留苗,拐子苗,不留死簇子。三是三铲三趟,细铲细趟,搞好除草和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四是合理灌水。“旱谷涝豆”,谷子是比较耐旱作物,一般不用灌水,但在拔节孕穗和灌浆期,如遇干旱,应急时灌水,并追施孕穗肥,促大穗,争粒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五是防病治虫,生育期要及时防治粘虫、土蝗、玉米螟,干旱时注意防治红蜘蛛,后期多雨高湿,应及时防治锈病。


适时收获

    一般在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为最佳期,收早了伤镰一把糠,降低产量,收晚了鸟弹或吃,风刮落粒,影响产量。


品种介绍


    谷子的两个亚种Setaria italica ssp.maximum和Setaria italica ssp.moharium,在这两个亚种内又分出德国粟、西伯利亚粟、金色奇粟、倭奴粟、匈牙利粟等类型。弗里尔和J.M.赫克托将粟分为 6个类型。通常中国粟被列为大粟亚种的普通粟。形态分类上都以刺毛、穗形、子粒颜色等稳定性状为主要依据。中国将粟划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4个生态型。中国粟品种有穗粒大、分蘖性弱等特点,表明其栽培进化的程度较高。从欧美引入的品种往往分蘖力强、穗小、刺毛长,适于饲用。

    梁和粟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经过人们长期选择和栽育,有着多种多样的品种资源,根据其生长期的长短可以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有大白谷、大黄谷、小春谷等,有耐旱的抗旱谷和较耐涝的水里站;有较耐碱的抗碱谷,有分蘗较多的大八杈,五秆旗等品种,一般比较优良的品种有黄沙子,金钱子、大白谷,华北的华农4号,玉黄谷,竹叶青等等。根据花序的形状,可以分为纺缍型种,圆筒形种,异型种等,如异型种有鸡爪黄谷、猫爪谷、龙爪谷等等,这些多数是粘性的。


主要价值


营养成份

    蛋白质、维生素B2、该种是中国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谷粒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据中央卫生研究院的分析,含蛋白质9.7%,脂肪1.7%,碳水化合物77%,而且在每100克小米中,含有胡萝卜素0.12毫克,维生素B1 0.66毫克和维生素B2 0.09毫克,烟酸、钙、铁等。


食用

    不仅供食用,入药有清热、清渴,滋阴,补脾肾和肠胃,利小便、治水泻等功效,又可酿酒。其茎叶又是牲畜的优等饲料,它含粗蛋白质5-7%,超过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纤维素少,质地较柔软,为骡、马所喜食;其谷糠又是猪、鸡的良好饲料。


药用

    适宜老人孩子等身体虚弱的人滋补。同时常吃小米还能降血压、防治消化不良、补血健脑、安眠等功效。还能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积,有美容的作用。

    气味:咸,微寒,无毒;主治:可以养肾气,除脾胃中热,利小便,治痢疾。磨成粉可以解毒,止霍乱。做粥食用可以开胃补虚。《本草纲目》记载:“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