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荞麦

荞麦

相关词条
荞麦
原粮

荞麦


     荞麦(Buckwheat),别名:甜荞乌麦、三角麦、花荞荞子,拉丁文名: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秋季主要蜜源植物。荞麦为植物养麦的种子中国栽培的主要普通荞麦和鞑靼荞麦两种,前者称甜荞,后者称苦荞,由于苦荞的种实含有芦丁,所以也称芦西苦荞。公元前5世纪古代称莜麦,部分少数民族称“额”。蓼科。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淡绿色或红褐色。叶互生,下部叶有长柄,上部叶近无柄或抱茎。叶片近三角形,全缘。总状或圆锥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或粉红色。瘦果,卵形,有三锐棱。

         其种子含有丰富淀粉,供食用;为蜜源植物;全草入药,治高血压、视网膜出血、肺出血、增加肠胃蠕动等。


简介

荞麦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栽培荞麦有4个种,甜荞F.esculentum Moench、苦荞F.tataricum(L.)Gaertn、翅荞F.emarginatum Mtissner和米荞Fagopyrum spp。甜荞和苦荞是两种主要的栽培种。已收集到地方品种3000余个,其中甜荞、苦荞各占一半。

荞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一。已知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汉墓中,距今己有2000多年。另外陕西咸阳马泉和甘肃武威磨嘴子也分别出土过前汉和后汉时的实物。

但是唐以前,荞麦的种植似乎并不普遍,《齐民要术·杂说》中虽然关于荞麦的记载,但一般认为,“杂说”并非贾思勰所作,而可能出自唐人之手。有说《齐民要术·大小麦第十》附出的“瞿麦”即荞麦,但仅是一家之说。农书中关于荞麦最为确切的记载则首见于《四时纂要》和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同时,荞麦在有关的诗文也累累提及。因此,一般认为荞麦是在唐代开始普及的。

唐代随着荞麦种植的普及,荞麦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总结。《杂说》的篇幅不长,可唯独对于荞麦的记载却很详细。《杂说》首次记述了荞麦的耕作栽培技术,并特别强调适期收获。“凡荞麦。五月耕。经三十五日。草烂得转并种,耕三遍。立秋前后皆十日内种之。假如耕地三遍,即三重着子。下两重子黑,上头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满似如浓,即须收刈之。但对梢相答铺之。其白者日渐尽变为黑,如此乃为得所。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以)下黑子尽落矣。”这表明当时人们对于荞麦的成熟特性及其后熟作用,已有所认识。《四时纂要·六月》有“种荞麦”一条说:“立秋在六月,即秋前十日种,立秋在七月,即秋后十日种。定秋之迟疾,宜细详之。”宋代有关荞麦栽培技术的记载不多,但宋人对于荞麦的生理生态方面,却有不少的认识,北宋陈师道在《后山丛谈》中提到了荞麦与气候和物候的关系,“中秋阴暗,天下如一。荞麦得月而秀。中秋无月,则荞麦不实”。朱弁在《曲洧旧闻》中对于形态和生态有详细描述,其曰:“荞麦,叶黄、花白、茎赤、子黑、根黄,亦具五方之色。然方结实时最畏霜。此时得雨,则于结实尤宜,且不成霜,农家呼为‘解霜雨’”。元代对于荞麦栽培技术又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在播种量和播种方法方面提出“宜稠密撒种,则结实多,稀则结实少”。二是针对荞麦的易落粒的特性,在收获方法做了改进,采用了推镰收割,王祯《农书》说:“恐其子粒焦落,乃用推镰获之。”《农器图谱》中还详细地介绍了推镰的构造和功用,可以看出推镰是最早的一种收割机,而荞麦则是最早使用机械收割的作物。

荞麦的栽培比较简单。因为它的全生育期极短。可以在主作收获后,补种一熟荞麦,既增加复种指数,又便于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这种情况在明清时期比较普遍。《天工开物》说“凡荞麦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后种”。《农圃便览》也说收稷后“将地种养麦”。《马首农言》亦说“荞麦多在本 年麦田种之”。明代《养余月令》、清代《救荒简易书》等都指出荞麦可与苜蓿混种,至“刈荞时,苜蓿生根,明年自生。”《农桑经》主张“田多者,年年与菜子夹种”。荞麦作为一种传统作物在全世界广泛种植,但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世界性荞麦多指甜荞,苦荞在国外视为野生植物,也有作饲料用的,只有中国有栽培和食用习惯。全球荞麦种植面积700~800万公顷,总产量500~600万吨,主要生产国有俄罗斯、中国、波兰、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俄罗斯为世界荞麦生产大国,种植面积约300~400万公顷,占全球总播种面积的近一半,平均每公顷产量约615kg,总产量约200余万吨。中国的荞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种植面积曾达到220万公顷,总产量为90万吨,平均每公顷产量为405kg,但由于受荞麦自身生物学特性和农民长期栽培习俗的影响,中国荞麦过去主要作为救灾补种、高寒作物对待,耕作粗放,产量低,产销脱节,商品率很低,加之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高产作物的推广,因而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具体介绍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90厘米,上部分枝,绿色或红色,具纵棱,无毛或于一侧沿纵棱具乳头状突起。叶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下部叶具长叶柄,上部较小近无梗;托叶鞘膜质,短筒状,长约5毫米,顶端偏斜,无缘毛,易破裂脱落。花序总状或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花序梗一侧具小突起;苞片卵形,长约2.5毫米,绿色,边缘膜质,每苞内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长,无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3-4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药淡红色;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卵形,具3锐棱,顶端渐尖,长5-6毫米,暗褐色,无光泽,比宿存花被长。花期5-9月,果期6-10月。

                                                       

根:为直根系,有一条较粗大、垂直向下生长的主根,其上长有侧根和毛根。在茎的基部或者匍匐于地面的茎上也可产生不定根。根一般入土深度为30-50cm。

茎:大部分种类的茎直立,有些多年生野生种的基部分枝呈匍匐状。茎光滑,无毛或具细绒毛,圆形,稍有棱角,幼嫩时实心,成熟时呈空腔。茎粗一般0.4~0.6cm,茎高60~150cm,最高可达300cm。有膨大的节,节数因种或品种而不同,为10~30个不等。茎色有绿色、紫红色或红色。茎可形成分枝,因种、品种、生长环境、营养状况而数量不等,通常为2~10个。多年生种有肥大的球块状或根茎状的茎。

叶:叶包括叶片和叶柄。叶片呈圆肾形,基部微凹,具掌状网脉;叶柄细长。真叶分叶片、叶柄和托叶鞘三个部分。单叶,互生,三角形、卵状三角形、戟形或线形,稍有角裂,全缘,掌状网脉。叶片大小在不同类型中差异较大,一年生种一般长6~10cm,宽3.5~6cm,中下部叶柄较长,上部叶叶柄渐短,至顶部则几乎无叶柄。托叶鞘膜质,鞘状,包茎。

花序:为有限和无限的混生花序,顶生和腋生。簇状的螺状聚伞花序,呈总状、圆锥状或伞房状,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的花序轴上。

花:多为两性花。单被,花冠状,常为5枚,只基部连合,绿色、黄绿色、白色、玫瑰色、红色、紫红色等。雄蕊不外伸或稍外露,常为8枚,成两轮:内轮3枚,外轮5枚。雌蕊1枚,三心皮联合,子房上位,1室,具3个花柱,柱头头状。蜜腺常为8个,发达或退化。有雌雄蕊等长花型,或长花柱短雄蕊和短花柱长雄蕊花型。                                                                                                                       

生长习性

生荒地、路边。荞麦喜凉爽湿润,不耐高温旱风,畏霜冻。积温1 000~1 500℃即可满足其对热量的要求。种子在土温16℃以上时约4~5天即可发芽;开花结果最适宜温度为26~30℃,当气温在-1℃时花即死亡,-2℃时叶甚至全株死亡。

荞麦是短日性作物,当日照长度由15~16小时减少到12~14小时,生育期就缩短,晚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敏感。每株可开花2 000多朵,但结实率很低。仅10%左右,加之叶片同化能力弱,花果脱落严重。

荞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需水量比黍多两倍,比小麦多一倍。种子萌发时约需吸收其自身干重50%的水分。在开花结果期间需消耗大量的水分。从开花到收获比出苗到开花需水要多一倍。开花盛期是需水高峰期。其蒸腾系数一般为450~630。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能低于30~40%。

荞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弱,种子顶土力差,要求土层疏松,以利幼苗出土和促进根系发育。生殖生长迅速,吸肥力强,适于新垦地种植。要求土壤酸度为pH6~7,碱性较重的土壤,不宜种植,每产100千克荞麦籽实,约从土壤中吸收氮3.3千克,磷(P2O5)1.5千克,钾(K2O)4.3千克。

荞麦是一种对肥料敏感的作物。施肥充足茎能产生大量分枝。磷肥可促进籽粒的形成,并能增加蜜腺的分泌。利用蜜蜂辅助授粉,从而提高产量。对钾肥的需要量较多,但含氯的钾盐易引起叶斑病。

荞麦开花时要求昼夜温差大;夜间较冷而白天气温高,晴朗无风,开花多,泌蜜丰富。早晨开始泌蜜吐粉,中午时泌蜜最多,以后逐渐减少,14时后停止。但由于高原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泌蜜能延迟到下午。雨后早雾即晴的天气,泌蜜最盛。泌蜜最适气温是25~28℃。气温在25℃以下时,随气温下降而泌蜜递减。

地理分布

中国各地有栽培,有时逸为野生。亚洲、欧洲有栽培。

荞麦在中国分布甚广,南到海南省,北至黑龙江,西至青藏高原,东抵台湾省。主要产区在西北、东北、华北以及西南一带高寒山区,尤以北方为多,分布零散,播种面积因年度气候而异,变化较大。是部分少数民族的主要粮食作物。世界栽培荞麦的国家还有苏联、加拿大、法国、波兰等。中国居世界第二位。据1975年统计,世界种植面积161.6万公顷,其中苏联种植150万公顷,波兰是3.5万公顷,日本是2.2万公顷,加拿大是1.9万公顷,美国是1.3万公顷,法国是1万公顷。平均产量约400千克/公顷。80年代初统计,中国常年种植面积约50万公顷。

亚种种类

疏穗野荞麦Fagopyrum caudatum (Sam.) A. J. Li

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H.Hara

心叶野荞麦Fagopyrum gilesii (Hemsl.) Hedberg

细柄野荞麦Fagopyrum gracilipes (Hemsl.) Dammer

小野荞麦Fagopyrum leptopodum (Diels) Hedberg

疏穗小野荞麦Fagopyrum leptopodum (Diels) Hedberg var. grossii (H. Lév.) Lauener & D. K. Ferguson

小野荞麦 (原变种)Fagopyrum leptopodum (Diels) Hedberg var. leptopodum

线叶野荞麦Fagopyrum lineare (Sam.) Haraldson

长柄野荞麦Fagopyrum statice (H. Lév.) H. Gross

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

硬枝野荞麦Fagopyrum urophyllum (Bureau & Franch.) Gross

种类 荞麦的染色体带有随体,2n=16和2n=32,甜荞中有混倍体。栽培荞麦包括4个种。

甜荞 F.esculentum Moench 亦称普通荞麦。无菌根,茎细长,常有棱,色淡红。叶基部有不太明显的花斑或完全缺乏花青素,总状花序,花较大,白色、玫瑰色或红色。异型花,主要为两型,一类是长花柱花; 一类是短花柱花。也可偶见雌雄蕊等长的花和少数不完全花。子房周围有明显的蜜腺。有香味,易诱昆虫。异花授粉。瘦果较大,三棱形,表面与边缘光滑,品质好,为中国栽培较多的一种。

苦荞 F.tataricum(L.)Gaertn.亦称鞑靼荞麦。有菌根,茎常为光滑绿色。叶基部常有明显的花青素斑点。所有的果枝上均有稀疏的总状花序。花较小,紫红和淡黄绿色,无香味。雌雄蕊等长,自花授粉。瘦果较小,三棱形,棱不明显,有的呈波浪状。表面粗糙,两棱中间有深凹线,壳厚,果实味苦。中国西南地区栽培较多。

翅荞 F.emarginatum Mtissner 亦称有翅荞麦。茎淡红,叶大,多为自花授粉。瘦果棱薄而呈翼状,品质较粗劣。在中国北方与西南地区均有少量栽培。

米荞 Fagopyrum spp. 在中国荞麦主要产区几乎都有分布。瘦果似甜荞,两棱之间饱满欲裂。但光滑无深凹线,棱钝而皮皱。因种皮易爆裂而得名。

中国西南与东北地区较为广泛地分布着类型极为丰富的野荞亦称金荞麦、老虎荞、万年荞、土茯苓等。有一年生或多年生的甜荞类型、苦荞类型与野翅荞类型。西藏地区的野生荞麦类型丰富。有草本、近木质、藤本、块根、地下肉茎等多种类型。野荞籽粒可食用,全株皆可入药。

栽培技术

根据荞麦生长期短、营养生长快的特点,栽培措施要环环扣紧。

播种 掌握播期的原则是使荞麦的盛花期与雨季相吻合,并能在霜冻前收获。一般条播的产量高于撒播、点播和穴播。条播省工又利于田间管理和机械操作。行距45厘米,每公顷播种量30~60千克。

施肥 多施磷、钾肥,尤其是磷肥拌种或根外喷磷。在氮肥充足的条件下,喷施微量元素硼、镁可增加花朵数。

选用良种 荞麦是古老作物,资源丰富,由于种植分散,品种较多。黑龙江省的大粒荞,内蒙古的大青皮、落花黑,山西的小棱荞,广西的红花荞和云南省的圆子荞等都是生产上采用的良种。

辅助授粉 甜荞是异花授粉作物,借助虫、风和振动等授粉。把蜂房设在田中,是一举两得的有利措施。

适时收获 荞麦开花至成熟约30~40日,种子成熟不一致,当籽实有2/3变褐色或银灰色时即可收割。

主要价值

1.食用价值

种子含丰富淀粉,供食用;为蜜源植物;全草入药,治高血压、视网膜出血、肺出血。

茎叶:酸,寒。降压,止血。用于噎食,痈肿。种子:甘,凉。降气宽肠,导滞,消肿毒。用于肠胃积滞,泄泻,痈疽发背,烧、烫伤。

【彝药】额齐,甜荞麦,荞麦,三角麦:种子治疗骨折,水肿,疮毒,外伤出血,虚汗,发痧等症《彝植药》。甜荞面:果实用于胸胁胀满,食滞胃痛,泄泻痢疾,疹发不透《哀牢》、《哀牢医药》。

【藏药】查乌:根茎或全草治胃癌,肺癌,胃痛,消化不良,高血压眩晕,瘰疬,狂犬病;嫩尖鲜用捣烂外敷治痈疖肿毒,瘰疬《藏本草》。日介渣窝:全草主治疮疖,腹泻,消化不良《中国藏药》。

【朝药】荞麦:叶、茎治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食欲减退,因尿路结石引起的发烧,恶寒,瘭疽,伤部因病菌感染发热甚痛等《朝药志》。果实治劳伤,咳嗽,水肿气喘;叶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各种出血症;地上茎治因尿路结石引起的发烧恶寒,瘭疽,伤部因病菌感染发热甚痛《朝药录》。荞麦:茎治肝硬化腹水,肝炎《图朝药》。美米尔基普,高卖克干:带叶的茎治疗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食欲减退,因尿路结石引起的发烧,恶寒,瘭疽,伤部因病菌感染发热疼痛;荞麦面治劳伤,咳嗽,水肿气喘;叶治高血压,脑出血,各种出血症《民族药志三》。

营养成分 荞麦蛋白质含量11.2%,每100克甜荞米含赖氨酸630~741毫克。胱氨酸3 140毫克。比所有谷类作物均高。脂肪含量2.4%,并富有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特点是高度稳定,不易氧化。淀粉含量72%左右。纤维素含量1.2%。除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之外,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草酸、柠檬酸、苹果酸、芦丁与维生素E。

2.药用价值

荞麦性凉,味甘,具有健胃、消积、止汗之功效,能有效辅助治疗胃痛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胃积滞、慢性泄泻等病症。同时荞麦能帮助人体代谢葡萄糖,是防治糖尿病的天然食品;而且荞麦秧和叶中含多量芦丁,煮水经常服用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此外,荞麦所含的纤维素可使人大便恢复正常,并预防各种癌症。


  

3.植物用途

①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可做面条、饸饹、凉粉、扒糕、烙饼、蒸铰和荞麦米饭。还可以做挂面、灌肠、麦片与各种高级糕点和糖果。

②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根据《农政全书》和《本草纲目》记载:荞麦可“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做饭食可压丹石毒”;以蜡调荞麦粉可“涂小儿丹毒赤肿热疮”;也可“降气宽肺、磨积滞、清热肿风痛。降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用硫磺末与莜(同荞)面各半和面做饼,可治“痈疽发背一切肿毒”。中国利用野生荞麦研制成功的“金荞麦片”,其有效成分是双聚原矢车菊甙元。具有较强的免疫功能与抗菌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消炎药物。医学界也有用荞麦治疗高血压症,控制糖尿病,预防微血管脆弱性出血等疾患。

另外,荞麦还可作为绿肥种植。荞麦幼嫩的茎叶是富有营养的蔬菜。花期又是蜜源。茎秆糠壳和麸皮中含有丰富而易消化的蛋白质,可做牲畜的饲料。荞麦皮可做枕心。

荞麦常年每群可采蜜30~40千克,强群可采50千克以上。荞麦花有8个蜜腺,位于雄蕊茎部,圆形,黄色,呈暴露型。荞麦蜜腺能分泌丰富的花蜜,雄蕊也含较多的花粉。每100朵花里的花蜜含糖量为15.2毫克。每公顷荞麦花蜜里含糖量为105千克左右。蜜呈褐红色,有异味。营养价值高,甜度大,易结晶,结晶粒粗。荞麦蜂蜜成分如下: 葡萄糖33.551%,果糖37. 178%, 蔗糖3. 446%, 粗蛋白0.405%, 水分18.0%, 灰分0.033%; 酸度0.592,酶值8.3。

荞麦花粉暗黄色,花粉粒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 极面观为3裂圆形。大小为32.6 (30.3~35.7)×20 (18.1~24.4)微米。具3孔沟; 沟细长而明显,内孔圆形,轮廓不很明显,直径大大超过沟的宽度。外壁两层,外层厚于内层,具有与轮廓明显的棒; 表面具网状雕纹,网孔近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0.62~0.91微米,网脊宽,由细颗粒组成,网至沟边和两极不变细。其花粉成分中氨基酸含量较低,为11.05%;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较丰富,而铜、钴、铁等重要微量元素含量比一般花粉高出数倍,含量如下(毫克/100克):铁230,铝460,钙580,镁>580,钡2.9,铍0.006,锰2.9,锆0.58,钛4.10,铅0.120,锡0.230,镓0.058,铬0.170,镍0.087,钼<0.058,钒0.120,铜2.00,镱<0.058,钇0.087,锌1.20,钴<0.058,锶1.20;铋-,银<0.0060,硼1.20,钠≥60,钾>580,磷460,硅>580,硒0.0024。荞麦花粉三萜烯酸含量较高(8.570~11.06毫克/100克)。荞麦花粉维生素P(芸香苷)含量较普通花粉丰富(17毫克/100克)。荞麦花粉氨基酸的含量(克/100克)是:天冬氨酸1.28,苏氨酸0.49,丝氨酸0.59,谷氨酸1.96,脯氨酸0.76,甘氨酸0.52,丙氨酸0.69,半胱氨酸-,缬氨酸0.65,甲硫氨酸5.78×10-2,异亮氨酸0.48,亮氨酸0.83,酪氨酸0.43,苯丙氨酸0.54,组氨酸0.53,赖氨酸0.73,精氨酸0.51,总计11.0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