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Y两优900

Y两优900

相关词条
Y两优900
原粮

Y两优900是以超级杂交稻骨干不育系Y58S为母本、籼粳交选育的感光型强优恢复系R900为父本配组育成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重点苗头组合,是通过进一步塑造动态理想株型和扩大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而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

2014年9月30日,湖南隆回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1006.1公斤,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过千公斤的目标。


特征特性

1、 株叶形态好:株形松散适中,叶片着生角度小,上三叶挺直、微凹,群体通风透光良好,光能利用率高。

2、 高度耐肥抗倒:植株较矮,株高约115cm,重心较低;茎秆粗壮、坚韧,后期茎叶功能强,高度耐肥抗倒。

3、 农艺性状优良:分蘖力中等,生长旺盛,特大穗型,灌浆动力充足,后期枝梗活力强,结实率高。平均每穗总粒数325.8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5克。易脱粒、不落粒。

4、 抗逆性强:耐高温和耐低温能力都比较强,田间表现有较强的抗病性,后期落色好,结实率高而稳定。

5、 米质优良:整精米率70.4%,垩白度1.0,透明度2级,胶稠度89mm,直链淀粉含量15%,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好,商品性极佳。

栽培技术

该组合主要适合于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和湖区栽培,具有弱感光性,在华南稻区栽培生育期明显缩短,可做早、晚双季稻栽培;在华中稻区生育期与两优培九相当,可作一季中稻栽培,4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750g,稀播以培育壮秧。秧龄25天左右,插植规格5×9~10寸,每亩基本苗4~6万,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在幼穗分化3~4期看苗追施尿素3~5 kg、钾肥5~8kg作穗肥,施肥总量根据各地土壤肥力状况和栽培习惯以每亩14~18公斤纯N为宜,可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抽穗扬花后实行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切忌脱水过早,以利灌浆结实;注意防治病虫害。在洞庭湖区还可作直播稻栽培,具有很强的抗倒伏能力。

在桂南做晚稻栽培7月中上旬播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用种量不少于1千克。

1、育秧移栽

采用水育稀播壮秧方式育秧,秧田翻耕后每亩施用45%的复合肥30公斤做底肥,过4~5天再平整秧厢播种。一季中稻每亩大田用种0.75-1公斤,华南早、晚稻每亩大田用种量不少于1公斤;每亩秧田播种7.5-10公斤。秧苗2叶1心期施好“断奶肥”,每亩用尿素3公斤;移栽前3~4天,每亩施用尿素5公斤作“送嫁肥”。

根据Y两优900的特征特性,一季中稻插植规格采用宽行窄株5×10寸(华南早、晚稻5×8寸)为宜,每穴2粒谷苗,每亩基本苗4-6万,宽行设置为东西行向,用专用划行器划行或拉线移栽,移栽时浅插,分蘖节入土2~3cm。

2、合理施肥

施肥总量根据各地土壤肥力状况和栽培习惯,一季中稻以每亩15-18公斤纯氮为宜,华南早、晚稻以12-15公斤纯氮为宜。氮肥施用的前后比例为基蘖肥:穗肥=6:4,氮、磷、钾的比例为1:0.6:1.1。肥料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类施用。

基肥结合大田耕整每亩施农家肥250公斤,45%的复合肥40公斤;也可每亩施用菜枯肥50公斤,45%的复合肥40公斤。

分蘖肥分1-2次施用。第一次,移栽后5-7天返青时施用尿素7-9公斤,氯化钾(含K2O为60%)7.5公斤;第二次,移栽后13天看苗情每亩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5公斤做平衡肥(不缺肥不追第二次分蘖肥)。

穗肥分幼穗分化肥、促花肥和粒肥三次施用,当主茎进入幼穗分化二期左右时每公顷施尿素6-8公斤,45%的复合肥10-15公斤,氯化钾7.5公斤做幼穗分化肥;当主茎进入幼穗分化四期时每公顷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7.5公斤做促花肥。在抽穗90%后每亩叶面喷施“谷粒饱”1.5包做粒肥。

穗肥施用的前提是群体叶色必须落黄,否则,应减量并延后施用;叶色提前褪色(幼穗分化2期以前)的多施,苗数偏少的多施;底肥施有农家肥的可少施。

3、科学管水

整田后抽好大田围沟,便于排灌和晒田。移栽后灌浅水,返青活棵到有效分蘖临界期间歇灌溉,即灌水1~2cm,自然落干3~4天后再灌水1~2cm,如此周而复始。每亩苗数达到15万左右时,开始排水晒田,采取多次轻晒的方法,晒到群体叶色落黄。若达到规定施穗肥的叶龄而叶色未转淡落黄,则应继续晒田,不能复水施肥。灌浆成熟期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以确保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

4、综合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统防统治方法。重点是秧田期稻蓟马,大田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近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所加重,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失收,应引起高度重视;此病由飞虱、叶蝉等迁飞性昆虫传播,主要加强秧田期及大田前期的施药防治,达到“治虱防矮、治虫防病”的效果。

高产攻关

2013年9月28日,农业部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武汉大学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对第四期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Y两优900”101.2亩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验收专家组由谢华安院士担任组长。测产表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含水量13.5%折算,三块测产田分别折合亩产1045.9公斤、937.6公斤、980.7公斤,按算术平均,该百亩片实现平均亩产988.1公斤。

2013年,农业部启动超级杂交稻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攻关。之后,袁隆平院士组织国内同行多次召开学术讨论会,提出新型高杆超级杂交稻培育的科学思想与技术路线,同时,在高产攻关上继续坚持发扬在以往的攻关中取得良好效果的“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良配套相结合的攻关策略。Y两优900在隆回县百亩片亩产达到988.1公斤,证实了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极大地鼓舞了创新团队如期实现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信心。

2014年9月20日下午,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福建省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贵州省农委、贵州省科技厅、贵州大学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在兴义市乐立村的“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项目进行验收。

专家组调查田间生产现场,查看作物长势,选择4个品种进行临田实割测产。经测验,水稻品种“Y两优900”亩产达1079.2公斤,其他3个品种亩产在930公斤至980公斤之间。

参与验收的专家也表示,贵州兴义的超高产试验基地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栽培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水稻产量提升还有空间。

据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雷文蓉介绍,水稻是贵州省粮食作物的重中之重,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25%左右,产量占粮食作物的40%左右。

2014年9月30日,湖南隆回百亩高产示范片,经以中科院院士谢华安为组长的专家组现场测产,按算术平均计算方法,平均亩产达1006.1公斤,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过千公斤的目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