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          玉米螟在北京主要危害夏玉米,其幼虫咬食玉米叶片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北京市常年发生面积在240万亩次以上,危害严重时可造成产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一赤眼蜂的释放时间应与玉米螟卵的发生期对应,放蜂数量为每亩放蜂1万~2万头,每次放蜂1万头。放蜂方法为每亩设1~3个释放点,在放蜂点选1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用牙签将纸蜂袋别在叶片背面的主叶脉上。  二要准确掌握蜂卵发育进度。  三是不要将赤眼蜂与农药、化肥混放,防止阳光直射,避免雨水直接冲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一、防治机理: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对玉米危害最大的一种害虫,每年在我省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不同地区表现为一至二代或混合代发生。越冬代幼虫化蛹后,发育成成虫,成虫于玉米生长期在玉米叶背面产卵,玉米螟卵发育成幼虫后,便开始危害玉米植株,一直到冬季滞育。无论是一代或二代发生的玉米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中,作为一名技术指导员,结合勐板实际,我主要对负责指导的10户科技示范户及周边农户进行了玉米螟的防治技术培训。  1、农业技术防治(1)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口基数,我国北方地区赏常因地制宜利用烧、沤、轧、封、剥、铲等方法,把越冬幼虫数量压低到很少的
    关键字:玉米
    相关词条:玉米
  •          一、危害症状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是玉米上的主要虫害。一年发生1 6代。幼虫卵化后群居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
    关键字:玉米
    相关词条:玉米
  •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翘目,螟蛾科。初龄幼虫“潜藏”蛀食嫩叶形成针孔花叶,三龄后蛀食形成排孔,并开始转移蛀入茎杆,为害雄穗、花丝及雌穗,受害玉米长势衰弱,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玉米螟的发生和为害程度,除与越冬基数直接有关外,还与气象条件、天敌数量、种植制度、品种等关系密切。适
    关键字:玉米
    相关词条:玉米
  •          据省植保站的有关专家介绍,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玉米螟生物防治方法中的一种。采用这项技术时,地块必须连片,应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共放三次蜂,第一次在玉米螟化蛹率13%-15%后推10天放蜂(玉米生育期株高在1.4米以上时);间隔5天后放第二次;再间隔10天后放第三次。每亩地放蜂总量为15000头,第
    关键字:玉米
    相关词条:玉米
  •          第3代玉米螟是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不但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会使玉米霉烂而影响质量。  剪穗时间:剪穗要在夏玉米刚授完粉,花丝开始干枯时进行。这时第3代玉米螟和第4代棉蛉虫的幼虫大多处于1-2龄期,正集中在雌穗顶部危害花丝;第3代粘虫正处于3-4龄,也在雌穗顶部为害花丝。  剪穗方法:身背一书包,
    关键字:玉米
    相关词条:玉米
  •          今年黑龙江省玉米螟总体将中等偏重发生,并呈南部重于北部特点。发生期接近常年,成虫羽化盛期相对集中,南北进度差异不大,大部分地区约在7月中旬发生。  5月份雨水偏多,气温偏低,但进入6月份后,气温较高,使得玉米生长和玉米螟化蛹羽化进一步加快。总体上看,我省大部分地区玉米螟发育进度接近常年
    关键字:玉米
    相关词条:玉米
  •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将玉米螟消灭在卵期,即为害之前,符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应用赤眼蜂防螟成本低、防效好、方法简便、省工省力,并且对人畜无毒害、天敌无杀伤、环境无污染、产品无残毒,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
    关键字:玉米
    相关词条:玉米
总数: 44   页次: 4/5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