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          玉米螟:  1、害虫种类: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玉米钻心虫、玉米髓虫、粟野螟、挖心虫、钻茎虫。  2、形态特征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mm,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 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前后各两个,腹足趾钩3序缺环。  蛹: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是玉米上的主要虫害。其防治措施如下:  1、4月底,在玉米螟蛹羽化前应把玉米秆、穗轴、杂草等收拾干净或烧毁,清除越冬寄主,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  2、据调查,心叶期、雄穗打苞期、雌穗孕苞期及抽花丝期为玉米螟集中危害期。  (1)心叶期、雄穗打苞期拌毒土施于玉米心叶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玉米螟以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折断,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直接影响玉米产量。  今年一代玉米螟在我乡中等偏轻发生,虫源基数不高,加之7月下旬至 8月1日 期间的几场大雨,对玉米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区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地块造成大面积减产,玉米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传统耕作方式是将玉米秸秆收获后运离农田集中堆放,在玉米螟孵化时可以采用药物封垛的方法;隐藏在玉米茬里的玉米螟可以进行秋灭茬来破坏玉米螟的越冬环境,减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一、危害症状: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幼虫为害棉花蛀入嫩茎,使上部枯死,蛀食棉铃引起落铃、腐烂及僵瓣。  二、防治方法:夏玉米在心叶末期防治一次。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今年我县玉米种植面积大,春季玉米螟存活率高,个别农户玉米秸秆处理的不彻底,预计玉米螟、棉铃虫、地老虎、白星花金龟等主要害虫发生程度较去年及常年都偏重,发生面积偏高。根据我县测报人员从5月22日—5月29日的调查情况来看,兰州湾镇大疙瘩村玉米螟诱捕器诱杀玉米螟成蛾平均每天4头。4月份,我县的平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利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玉米螟,不但可以保护和增加有效的天敌,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够保持生态平衡,是应用简便的科学防治技术。  1、放蜂时间、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时,时间向后推10天为第一次放蜂时间,间隔5天为第二次放蜂时间,共放两次。  2、放蜂数量、每亩放蜂1.5万头,第一次放蜂0.7万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赤眼蜂是一种小型寄生蜂,它寄生害虫卵并使之生蜂不生虫。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好、成本低、省工省力,是一项既经济有效,又安全无毒的防虫措施。但在放蜂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及时准确搞好虫情测报  放蜂时间必须准确,只有放蜂时间与玉米螟产卵时间相吻合,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因此要搞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一15%。  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
    关键字:
    相关词条:
  •          玉米螟是危害我区玉米生产的最主要害虫,具有发生区域广、防控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玉米面积扩大、耕作方式变革,以及受异常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玉米螟呈发生面积增加、危害程度加重态势,严重威胁着我区玉米高产、稳产。为加快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应用,实现科学控害
    关键字:
    相关词条:
总数: 44   页次: 3/5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