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行业百科 > 大豆

大豆

相关词条
大豆
原粮

大豆

  黄豆(学名:Glycine max)又叫青仁乌豆、大泥豆马料豆秣食豆,品种有,冬豆,秋豆,四季豆,我国主产于东北地区。中国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蛋白质的作。豆科植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简介

  大豆一般都指其种子而言。根据大豆的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饲料豆(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圆形,两片叶子上有凹陷圆点,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黑色的叫做乌豆,可以入药,也可以充饥,还可以做成豆豉;黄色的可以做成豆腐,也可以榨油或做成黄豆酱其它颜色的都可以炒熟食用。


形态特征

  (本草经)〔诗经),黄豆(通称)。一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茎粗壮,直立,或上部近缠绕状,上部多少具棱,密被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托叶宽卵形,渐尖,长3~7毫米,具脉纹,被黄色柔毛;叶柄长2~20厘米,幼嫩时散生疏柔毛或具棱并被长硬毛;小叶纸质,宽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生一枚较大,长5~12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或近圆形,稀有钝形,具小尖凸,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通常两面散生糙毛或下面无毛;侧脉每边5条;小托叶铍针形,长1~2毫米;小叶柄长1.5~4毫米,被黄褐色长硬毛。

  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总花梗长12~35毫米或更长,通常有5~8朵无柄、紧挤的花,植株下部的花有时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间;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伏贴的刚毛;花萼长4~6毫米,密被长硬毛或糙伏毛,常深裂成二唇形,裂片5,披针形,上部2裂片常合生至中部以上,下部3裂片分离,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长4.5~8(~10)毫米,旗瓣倒卵状近圆形,先端微凹并通常外反,基部具瓣柄,翼瓣状,基部狭,具瓣柄和耳,龙骨瓣斜倒卵形,具短瓣柄;雄蕊二体;子房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被毛。

  荚果肥大,长圆形,稍弯,下垂,黄绿色,长4~7.5厘米,宽8~15毫米,密被褐黄色长毛;种子2~5颗,椭圆形、近球形,卵圆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8毫米,种皮光滑,淡绿、黄、褐和黑色等多样,因品种而异,种脐明显,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至4粒种子。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盛。晚霜过后播种,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

  大豆的根有主、侧根之分,可入土1.5米深,呈钟罩状根系。在地表至20厘米左右的土中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可供大豆需氮量的1/3~1/2。主茎高60~100厘米,15~24个节,豆荚着生于节上,多节大豆常高产。无限结荚习性适应肥水较差的条件种植。有限结荚习性适于肥水较好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则介乎于二者之间。大豆叶为三出复叶。花蝶形。荚果呈黄、黑、褐色,弯镰形或直葫芦形。大豆为短日照作物,品种间对短日照的敏感性差别大。需充足阳光,要求氮、磷、钾养分较多。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


生长习性

  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6.2~6.8的土壤。宜适期早播,条播为主。需肥较多,需氮量比同产量水平的禾谷类多4~5倍。结荚期注意适时灌溉和排涝。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有些地区仍采用纯系育种法。回交法对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效果良好。中国大豆育种以品种间杂交为主要方法。采用系谱法选育后代。


主要品类


  • 澎湖大豆Glycine clandestina Wendl.

  • 宽叶蔓豆Glycine gracilis Skv.

  • 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

  • 烟豆Glycine tabacina Benth.

  • 短绒野大豆Glycine tomentella Hayata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大豆不单单指黄豆,它还包含黑豆青豆。大豆营养全面,含量丰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高2倍,是鸡蛋含量的2.5倍。蛋白质的含量不仅高,而且质量好。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质近似,其中氨基酸比较接近人体需要的比值,所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如果把大豆和肉类食品、蛋类食品搭配着来吃,其营养可以和蛋、奶的营养相比,甚至还超过蛋和奶的营养。

  大豆脂肪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种脂肪里含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大豆脂肪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所以大豆对于动脉硬化患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营养品。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镁、钾等无机盐,还含有铜、铁、锌、碘、钼等微量元素。大豆中的钙、磷与蛋白质相结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铁和碘对人体很重要,缺铁的人会得贫血病,缺碘的人会得甲状腺肿大症;微量元素钼可以抑制产生癌症的致癌物质。


经济价值

   市场前景

  大豆是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料作物

  大豆经加工后的主要产品包括豆油、豆粕和磷脂产品。豆油除作为食用油外,还可作为工业原料和生物燃料;豆粕是重要的饲用蛋白原料,是动物蛋白的主要原料,磷脂产品可用于食用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此外,大豆可直接食用,并被广泛用于制作豆酱、酱油等豆制品,豆粉、豆奶等蛋白制品,蛋白粉等添加剂,各类磷脂制品和医药、精细化工原料。

  《2013~2017年 中国大豆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中国一直是大豆的主要产地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是大豆出口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强,中国对植物油脂和动物饲料的需求快速增长,国内大豆的需求也相应迅速提高。2010年,全国大豆产量约1500万吨,进口大豆4936万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伴随这一趋势,中国的大豆加工行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全国形成了以东北、环渤海、华东、华南等区域为主的大豆加工区。行业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整合,大豆加工技术和生产装备也获得了很大提高。国内主要规模化油脂加工企业大豆生产规模、加工技术和生产装备普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际市场

  南美新作大豆的大量上市,或将导致国内供应将由紧向松转变,后期大豆和豆粕走势堪忧。据了解,国储收购大豆已于上月结束,市场已将炒作的题材转移至南美大豆上。此前,由于物流条件较为复杂,南美缓慢的出口节奏,造成国际大豆供给极端依赖北美陈豆。

 

药用价值

  大豆含脂肪约20%,蛋白质约40%,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富含营养,除供直接食用外,可作酱、酱油和各种豆制食品;茎、叶、豆粕及粗豆粉作肥料和优良的牲畜饲料。豆粕经加工制成的组织蛋白、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和纤维蛋白可为多种食品,如人造肉、干酪素、味精及造纸、塑胶工业、人造纤维、火药等的原料。豆油除主要供食用外,并为润滑油、油漆、肥皂、瓷釉、人造橡胶、防腐剂等重要原料。榨油后的下脚料可提出许多重要产品,如用于食品工业的磷脂以及利用豆甾醇、谷甾醇为医药工业取得廉价的甾醇激素原料。大豆在工业上用途约有500种以上。此外药用有滋补养心、祛风明目、清热利水、活血解毒等功效。


食用价值

  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在今天世界上许多地方是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

  释名在夏至前后播:种长达三、四尺,叶呈圆形但有尖。在秋季开出成丛的小白花,结成豆荚长达一寸。它有几个品种,分黑黄褐等颜色,可榨油,做豆豉,炒食,做豆腐等,其营养很高。

  豆制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发酵性豆制品和非发酵性豆制品。发酵性豆制品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非发酵性豆制品是指以大豆或其它杂豆为原料制成的豆腐,或豆腐再经卤制、炸卤、熏制、干燥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腐竹、素火腿等。


中国大豆的困境

  中国大豆的局面可以说是“四面楚歌,身陷困境”。据了解,2006年黑龙江大豆播种总面积由原来的400多万公顷下降到330万公顷,比2005年减少20%左右。中国大豆总加工能力在7000万吨左右,但实际加工总量不足400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

  截至2006年底,全国仍在建设的97家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多达64家,年加工能力为5100万吨,占中国大豆总压榨能力的73%,占实际加工总量的80%以上,产能过剩的矛盾愈加突出。同时,由于跨国公司在国内新建和并购大豆加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垄断布局,与大豆相关的化肥农药、经贸、轻工食品等上中下游产业受到极大伤害,如国产制油设备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将大大缩小。

  大豆业的萎缩使赖“豆”生存的农户面临生存危机。据测算,种大豆比种玉米水稻土豆效益要差得多,每亩纯收入只有几十元钱,一些受灾农户不仅没有收入还要搭钱。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农户50%以上的家庭收入来自大豆,海伦市有两个村,因大豆收益差,被迫转让土地外出打工的农户占全村总户数近30%。

  无独有偶,巴西也因大豆稳定了国内农业经济使其工业迅速发展,从而走上了强国之路。1967年巴西南部地区遭受霜冻,许多咖啡等经济作物被冻死。当时,华裔企业家林训明建议农民在重新栽种的咖啡幼林中间种大豆,并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许多农户发现种大豆的效益好于种咖啡,从此大豆面积迅速扩大。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市场大豆紧缺,价格上扬;再加上政府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如低息贷款),从而促进了巴西大豆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