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商学院没有教你的真本事》

作者:(英)欧文
译者:杨晨光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日期:2009年10月
开本:16
定价:48元
点击查看图片实际尺寸

作  者: (英)欧文 著,杨晨光 译
出 版 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字  数: 228000
版  次: 1
页  数: 250
印刷时间: 2009-1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9205839
包  装: 平装

定 价:48.00元

把事情办好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谋事固然在人,成事更在于人,在于如何运用技术和艺术办好事情。
  乔·欧文曾经为世界上80多家优秀的企业工作过,足迹遍及日本、美国和欧洲。他是埃森哲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之一,著有《如何领导》(How To Lead)和《管理魔鬼词典》(Management Stripped Bare)等管理畅销书。
与过去相比,现在管理者的工作要复杂得多。他们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杰出的人际技能和政治头脑。在当今世界中,不会有哪本培训手册能告诉你怎样解决真正的管理问题;怎样顺利地实现企业目标;怎样让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以及怎样获得成功。直到现在,管理者仍然不得不靠自己去摸索成功的准则。
  《成事》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作者基于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实践,最好地诠释了管理的真谛。它让你了解种种必要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及如何在30个简单的步骤中实现你的目标。从决策管理、财务管理到员工管理,《成事》结合你的切实需要,深入浅出地讨论了管理工作的三大方面——政治、理性和人际交往。
目录
1 成事在于人
 1.1 IQ:如何用好你的智商
 1.2 EQ:如何用好你的情商
 1.3 PQ:如何用好你的政商
 1.4 MQ:如何用好你的管商
2 IQ用于处理问题、任务和资金
 2.1 从尾端开始:注重结果
 2.2 实现成果:绩效和感知
 2.3 决策:快速获得直觉
 2.4 处理问题:监狱、框架和工具
 2.5 战略思维:地板、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
 财务技能
 2.6 确定预算:业绩中的政治学
 2.7 管理预算:年度舞会
 2.8 管理成本:减轻疼痛
 2.9 不死的电子表格:假设.而非数学
 2.10 获知数字:数字游戏
3 EQ用来与人为善
 3.1 激励他人:找到自愿的追随者
 3.2 影响他人:如何卖出任何东西
 3.3 指导:不再培训
 3.4 授权:更少的工作,更高的业绩
 3.5 处理冲突:从FEAR到EAR
 3.6 给予非正式的反馈:变消极为积极
 3.7 管理你自己:个人情商
 3.8 有效地使用时间:忙忙碌碌与取得成就
 3.9 在管理长跑中生存:几十年中的每一天
 3.10 学习正确的行为:管理者的真正需求
4 PQ用来谋权以成事
 4.1 七种关键的权力来源:建立权力基础
 4.2 获取权力:借助黑暗去发光
 4.3 构建权力网络: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4.4 利用权力:安排你的日程
 4.5 非理性管理的艺术:无情
 4.6 对你的上级说“不”:疯狂生存法
 4.7 权力和正直:从道德到生存
 4.8 掌控局势.讲故事
 4.9 管理改革:人员,不是项目
 4.10 人员和改革:穿越死亡峡谷
5 MQ用来管理你的职场生涯
 5.1 获得管商:如何去学习成功
 5.2 运用管商:使用和滥用
 5.3 解码成功公式:大团圆结局
1 成事在于人
管理,曾经是一件简单的事。老板发号施令,工人们辛勤劳作。管理者动脑,而工人们动手。在那个时候,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分开的。这对于管理者们是个好年代。而对于工人却很糟糕。
不知什么时候起,事情发生了可怕的变化。渐渐的,工人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权利,而管理者们却失去了他们的特权。工人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短,管理者们却不得不工作更长的时间。当工人们每个月只需要工作24天,每天只需要工作7小时的时候,管理者们却时时刻刻被各种电子邮件、文件和电话所困扰。
管理,已经变成一件更困难的事。而且,对于管理者的要求也更“模糊”。请你试着花上一分钟,去想一想管理者在企业中生存和成功的法则。你会发现:要找到一个固定的“评价模式”,去保证管理者在企业中的生存和成功,那简直是白费劲。尝试问自己:
  如果我需要在企业中生存,会面对哪些风险?如果我需要在企业中成功,又会面对哪些风险?
  如何确定正确的工作计划?如何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什么时候我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什么时候我应该适当地作出妥协?
  在我的企业中,怎样妥善地完成工作?
  如何避免“陷阱”?
没有什么“保险手册”会告诉你答案,也没有任何培训课程能教你如何去做。在回答这些重要的问题时,你只有靠自己。照搬书本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对照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者,去发现在企业中生存和发展的法则。然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取得成功,有的人却会走向失败。向你身边的成功者学习——只有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串串成功足迹的人,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是,在扁平型企业中,了解个人的具体职责也是一件颇费工夫的挑战。
大多数评价体系都把重点放在两种素质上,每种素质都涵盖了多方面的管理能力。
在传统观念中,管理者(动脑)应该比工人(动手)更聪明。因此,高智商(IQ)对于管理人员是很有帮助的。对于管理者的许多评价系统仍以智商为主。许多商学院的入学门槛,都是基于智商标准的GMAT测试(一种标准化测试)。在企业中,智商往往代表着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商务决策和洞察能力。
然而,脑子聪明并不足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管理工作中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许多高智商的人往往过于“聪明”。反而无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大部分企业都要求管理者具有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或称为情商(EQ)。它体现了管理者的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人际效率、领导魅力、推动力,等等。
现在,让我们用智商和情商的标准,去判断管理者的成功和失败。不管媒体上的陈腔滥调,你会发现——的确有一些管理者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既聪明(智商),又和善(情商)。但是,你也会看到:有许多聪明、和善的管理者,在死水般的企业环境中碌碌无为——人缘不错,却处处束手束脚。同时,有不少成功的管理者,既不聪明,也不和善,却能掌握企业的大权,把那些聪明、和善的管理者“踩”在脚下。
我们遗漏了什么东西吗?高智商和高情商的确很重要,但还不够。在快速变革和发展的企业环境中,管理者还需要另一种能力。它并不会让管理变得简单,恰恰相反,变得更复杂。
这种能力被称为“政治头脑”或政商(PQ)。它不仅要求管理者了解如何获得权力,更要求管理者知道如何去运用权力,从而调动人员,完成企业目标。这正是管理的核心——成事之道,在于用人。
当然,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政商。但在传统的等级制企业中,管理者往往通过直接的命令就足以进行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并不需要太高的政商。然而,在当今矩阵型或扁平型企业中,权力的划分更加模糊。在这种环境中,管理者如果缺少“盟友”的帮助和支持,无法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那么必将一事无成。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甚至可能并不存在于自己的企业之中。所以,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管理者更需要高政商,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成功的管理者是“三维”的: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政商。这三种能力中的每一种都包含着系统的管理技术。管理者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这些技术。但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在管理学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工商管理学院里有很多学员成绩很高,能力很差。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管理的智慧,而不是纸上谈兵。同样的,情商和政商中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技巧。
本书根据智商、情商和政商,分析相关的管理技能。它会告诉你,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在企业变革中生存,并取得成功。它注重分析重要的管理技能,满足管理者的实际需要,而不过多地牵涉日常的管理琐事和深奥的管理理论。它会告诉你,在当今这个日益复杂和残酷的世界中,去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管理学正在发生着变革。作为理解这场变革的第一步,我们将在下文中分析这场变革的由来,以及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1.1 IQ:如何用好你的智商
在人类文明诞生伊始,就出现了管理——尽管那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直到工业革命,管理才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巨大的企业需要同样巨大的运营管理体系。早期的企业管理和管理策略以军事管理为基础:传统的命令和控制模式。
渐渐的,工业管理在军事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进行了发展。当牛顿发明了三大物理定律时,管理者们也在寻找着企业管理的成功定律。时至今日,学术界仍在寻找这一定律——尽管成功的企业并不需要成功的教条。科学管理是将企业成功模式化的一次早期尝试。
弗雷德里克·泰勒(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科学管理的重要原则。以下这段话代表了其中的主要思想:
就处理铁坯的工作来说,适合这项工作的工人首先必须相当蠢笨,其次应具有典型的粘液质性格,从而其精神状态更类似于耕牛,而非其他物种。对于精神状态更为活泼、聪明的员工来说,显然完全不适合这一工作。因为对于这种性格的人来说,单调的工作是相当折磨人的。
泰勒完完全全地蔑视工人。他相信。如果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工人们会尽可能少地完成工作。但他的理论并非建立在空想上,而是总结于细心的观察中。所以,在当时,他的一些管理理论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应该允许工人休息,这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应该根据工人的差异,安排不同的工作。因为,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工人们可以发挥出更高的工作效率。
生产线,如汽车组装、快餐等,是将复杂的工作流程分解开来。这样能够使员工的工作效率最大化,技能要求和成本要求最小化。
 这些理论在今天仍被应用着。
  在科学(或理性)的世界中,管理学最早的实际应用,是由亨利·福特发明的汽车组装流水线。在1908年到1913年间,他完善了这一概念,并在坚定的市场目标——“为大众生产人人都开得起的车”的指导下,进行T型车的生产。到1927年,他的流水线共生产了大约1500万辆T型车,从而让汽车进入了普通家庭。从此以后,成本高昂的手工作坊式的汽车生产方式销声匿迹了。
在21世纪,理性管理仍然保持着它的活力:在汽车组装流水线、快餐店和客户服务中心,倒霉的员工们像机器一样,按照固定的程序工作着。而很多企业,理所当然地精简了大部分员工,采用自动化的机器为顾客进行服务。
  1.2 EQ:如何用好你的情商
在理性的世界中,科学管理相当简单:它基于观察和冷酷的计算。
而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正在变得更复杂。
在生产线上,人们发现工人不仅是纯粹的生产者,甚至也是消费者。工人们有愿望、有恐惧、有感觉,甚至偶尔还会有思想。他们是——实际上——人类!对于当时的管理者来说,这件事的确被忽略了。他们不仅必须解决生产问题,还不得不处理人的问题。
随着时问流逝,处理人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工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他们能够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也期待着更高的回报。他们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同时也变得更加独立。工人们不再终生就职于一家企业:他们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供选择,即使找不到工作,也可以享受更好的社会福利保障。老板们再也没有强制工人工作的权力。他们再不能简单地要求工人效忠于企业,而必须去赢得工人们的忠诚。渐渐的,企业文化由被动顺从型向主动归属型进行转化。
【免责声明】生意有风险,请认真咨询,并做详细考察。本网对网站上刊登的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该信息,由此产生的风险需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