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在线书籍 > 财富大家:直面经济人生 探访财富本源 > 第19节 刀锋上的舞者 潘石屹专访(1)

第19节 刀锋上的舞者 潘石屹专访(1)

地产刀锋上的舞者 SOHO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潘石屹专访

潘石屹曾经公开宣称,自己是章子怡式的娱乐人物,并且准备在自己的事业旅途上,将娱乐化进行到底。他曾经在海南的房地产泡沫当中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又巧妙地在泡沫破裂之前抽身而退。他非常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跟你谈艺术,谈哲学,谈事业。而在许多人眼里,此人既是房地产开发商中的另类,同时又是从暴发户向企业家转型的典范。对于潘石屹,媒体与业界众说纷纭,看了我们的采访,也许您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潘石屹,生于20世纪60年代,长于甘肃天水;大学毕业后,曾经端过一段铁饭碗,但终究按捺不住经济大潮的诱惑,1988年,在海南下海搞起了房地产。1993年,他挥师北上,与合作伙伴创办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万通新世界广场。1995年,他又创建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也就是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前身;从1996年开发现代城,到2001年的建外SOHO和“博鳌蓝色海岸”,再到“长城脚下的公社”,潘石屹在中国的房地产界树立了自己前卫与另类的形象。他不仅懂得市场,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将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觉得不是我自己标榜自己,只是从我的习惯,从我的形态上来说的话,农村的一段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李南:今天看到您,我觉得很难把您和一个农民的形象连在一起,您为什么总是说“我是农民”呢?这句话已经成了您的口头禅,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符号意义。

潘石屹:我觉得一个人许多性格的形成,跟小时候的关系是最大的。你见到的人,你形成的习惯,包括五六岁之前吃的食物,你吃惯米,可能一辈子就喜欢吃米,你喜欢吃面,这一辈子就喜欢吃面。我是在中国农村出生的,当时我爸爸划成右派以后,妈妈就回到农村去了,我就在农村出生了,我觉得农村对我的记忆和影响是最深刻的。所以我觉得不是我自己标榜自己,只是从我的习惯,从我的形态上来说的话,农村的一段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

李南:哪些习惯还会在现在您这样一个时尚成功人士身上有所体现呢?

潘石屹:我爱吃面条,这肯定是在西北农村里面才养成的习惯。

李南:还蹲着吃是吗?

潘石屹:蹲着吃当然很舒服了,但也得入乡随俗是不是?在饭桌上,我得蹲到沙发上,这个好像有点跟城市生活格格不入。蹲的习惯没了,但还是喜欢吃面,喜欢吃玉米,喜欢吃苹果。这些都是我回想起来小的时候吃得很香的东西,我就喜欢吃。

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封闭,使年轻的潘石屹发誓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离开家乡之后,潘石屹才意识到:正是自己从西北农村带出来的那一股子横劲,才让自己拥有了“敢想、敢说、敢干”的个性。于是,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潘石屹就一门心思扑在上面,任凭周围的人怎样评说,他始终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架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许多人还留恋机关里稳定清闲的工作的时候,作为国家公务员的潘石屹却毅然下海,在海南开始了从商之旅。

银行真给钱了,第一件事情花了两毛钱买了一份《海南日报》,这钱真可以流通了,我心里面才踏实了,就觉得跟做梦似的。这是赚的第一笔钱。李南:您觉得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何时掘到的?

潘石屹:当时几个朋友成立了公司,又有了一个项目叫九度别墅,有8所别墅卖给我们,我们说行,然后找了一笔贷款把别墅买了下来,不到三四个月,就把这个别墅转出去,赚了一笔钱,这是我们6个人赚的第一笔钱。

李南:当时是借了20%的高利贷?

潘石屹:当时是北京一家金融机构驻南方的一个办事处,对他们来讲,我要是借你一笔钱,谁也不知道钱借给你收不回来怎么办,于是他谈了3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利息20%;第二是你赚完钱,在20%的利息之外,再五五分成;第三个条件就是钱不能你看着,得我派个人去拿这个钱。

李南:这么苛刻的条件您都答应了?

潘石屹:当时没退路,我们是无产阶级,身无分文。

李南:那是您做的第一笔真正的大生意?

潘石屹:这是我们6个人做的。这笔钱贷过来以后,给我们第一次按揭也是一个金融机构,你先出上40%的钱,把这个房子买过来,把这个房子的产权抵押另外一家金融机构,他再给你贷60%。

李南:那会儿也算金融创新了吧?你们6个人里面有人懂金融吗?

潘石屹:没有人懂。

李南:有人懂做生意吗?

潘石屹:都不太懂。

李南:就是凭着一种青春的热情,在海南做了这件事情。

潘石屹:我们是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报国道路,当时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披荆斩棘,共赴未来》,那都是革命热情。现在中国慢慢市场化了,在十几年时间里市场氛围就形成了,谁都觉得经商不是丢人的事情,可那时不行。当时我们已经是没有革命理想就是为了赚钱,自己都已经下海办公司了,可是这个弯还是转不过来。

李南:当时赚到第一笔钱的时候,有没有一种负罪的感觉,我怎么能赚这么多钱?

潘石屹:那倒没有,那时候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当时赚钱是心里面特别强烈的愿望。赚到第一笔钱的时候特别兴奋。第二天合同签完了,要付到我们账上的时候,那天晚上我没睡着觉,全身发热。我平时晚上睡觉从来不失眠,精神非常健康,结果那天就睡不着觉,我起来以后冲澡,用了凉水冲澡,还觉得全身是燥热燥热的,很难受。第二天钱到了,我们不能想像这个真是我们的钱了,就是两三天前,我们还是穷得叮响,吃饭的钱都没有,突然一下有钱了。先想能不能从银行取出钱来,银行真给钱了,第一件事情花了两毛钱买了一份《海南日报》,这钱真可以流通了,我心里面才踏实了,就觉得跟做梦似的。这是赚的第一笔钱,我想大多数人在做第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很兴奋。

海南的成功让潘石屹初次尝到了搞房地产的甜头,从此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他断然北上,从此便在北京扎了根。工作之余他喜欢阅读哲学书籍,他的经营理念也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如何“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也就成为了老潘与对手较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尽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曾几次面临危机,但潘石屹的公关技巧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处理方式既另类又不失妥当。当然,他的做法的确也引来一些人的指责,但对于别人的口诛笔伐,潘石屹坦然笑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你错的话,你就道歉,可是你不能够欺骗,你如果欺骗媒体,欺骗客户,欺骗公众的话,就很糟糕。李南:人们说潘石屹是喜欢盖房子的人,您自己建了红石、SOHO,您对房地产充满了感情是吗?

潘石屹:其实原来我不是学建筑学的,这10多年却一直在建房子。你自己要想,你身上的长项是什么,弱项是什么。你一定要扬长避短,就跟田忌赛马似的,跟别人在那儿比赛的时候,三局里面你要能够胜两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相关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尽快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