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在线书籍 > 财富大家:直面经济人生 探访财富本源 > 第40节 资本对缝儿 刘二飞专访(3)

第40节 资本对缝儿 刘二飞专访(3)

李南:美国1975年的时候经历过一次佣金下调,当时是不是弄得证券公司风声鹤唳?

刘二飞:对,当时特别是一些中小型证券机构都非常反对,而且非常担忧,事实证明,佣金下调在美国的投资银行界引起了非常大的振荡,但影响也很深远,从长远来讲的话,这种影响是非常健康、积极的,它促进了美国证券业的行业集中,推动着这些投资银行的发展。为了降低成本,扩大规模,降低风险而迅速地发展,所以它们才会有今天。

李南:当时是死掉了一批中小投资银行,成就了一批大投资银行。

刘二飞:是的,所以现在美国的投资银行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而且行业集中度很高。多元化经营、自营的业务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利用自己的资金去做。

李南:自营业务增大,就要求它的资产非常多,而现在中国的证券公司虽然遍地都是,但有统计数字显示,24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1600亿,还不如美林一家多,差得还非常远。

刘二飞:是,中国的证券公司如果要发展的话,就要增加自己的资本金的实力,有几种方式,比如通过兼并。

李南:或者是强强联合。

刘二飞:对,或者是几家公司绑在一块儿,这样的话也可以增加它的资本金。但是联合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就是说我们要打造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100个小舢板拼在一块儿,绝对拼不出一个航空母舰来,而且还不如100个单个儿的小舢板,它们拼在一块儿反倒动不了了,所以大的航空母舰要有自己的指挥系统。有的证券公司主张自己逐步发展,这就有资金来源的问题,如果你完全靠债,风险就大,也可以靠发股,发股最好的方式就是上市,我想中国的证券公司今后一些年也有会上市的。通过上市进行融资,利用上市打开一条融资渠道,可以不断地从市场拿钱,但前提是你能把这钱用好,给投资者以回报。

李南:中国投行业怎样才能成长为像美林和高盛这样的大投行?

刘二飞:我想,第一步来讲,中国的投资银行首先要战领中国的市场,不要急于出海,不要到国外去竞争。

李南:不要急于成为国际化大公司。

刘二飞:是的,首先要在中国的证券站稳脚跟,成为占统治地位或者占主导地位的投资银行,那么下一步才是向海外扩张,而且海外扩张要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成为一个全球的投资银行。中国现在是吸引外资,如果是有一天我们资金已经过剩,需要我们输出内资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中国的投资银行就水到渠成,自然就会到国外去。可以通过佣金下调为契机,然后扩大规模,上市,提高技术含量,控制风险,再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然后逐渐地创造品牌。

产生于欧洲的投资银行至今已发展了100多年,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以1933年美国《格拉斯-斯蒂格拉法》及JP.摩根的分家为分界线,投行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投行界限分明、等级森严,公认为超一流的有3家:美林、高盛和摩根斯丹利。到1999年底,美林总资产有299804亿美元,摩根斯丹利更高达317590亿美元,而我国所有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加起来还不足2000亿人民币。投资银行逐渐形成投资业务多样、金融品种繁多的局面,是资本市场上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角色,刘二飞将它们形容为“资本市场的猎人”。

管不好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会怕投资银行。李南:有人说企业家怕投行,因为投行会跟踪一些企业,发现这个企业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或者说用一些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把它的资产盘得更活,更能增值的时候,投行很可能找到另外一家企业去把它并购掉,所以这时候企业家觉得非常得怵。

刘二飞:这都是一些误解,是完全没有道理。我们这些投资银行完全是为企业服务的,而且真正的企业不应当担心它被别人并购,如果你是一家私人企业的话,是不可能被人并购的,或者你是一家国营企业,或是国有控制的,只要政府不同意,谁也买不去。比如说这个茶几,我说我要出100万美金,我想收购你这个茶几。

李南:我肯定卖。

刘二飞:假定你说你不卖,我什么办法没有,所以你不会害怕我。但是对于国外的企业,有所谓的强行收购,或者说是敌意性收购,就是在管理层不同意的情况下,强制收购。对管理层来讲,防范敌意性收购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自己的事干好,因为一般情况下,一家公司要买你的公司的话,大家都要在股东面前陈述,股东会像法官一样来裁决。我作为管理层来讲,会说千万不要被他收购,而强制性收购你的公司就会说我一定要收购你,我收购这家公司,我会给股东保值增值。在董事会面前,大家都会去据理力争。如果公司管得不好,投资银行不给你找一家投资银行来收购你,别人也会去找,早晚有一天你会被人家收购的,所以你不应当怕投资银行,你应该怕自己。

李南:管不好企业的企业家才会怕投资银行。

刘二飞:管不好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会怕投资银行。

李南:最后想问您一个问题,我感觉您虽然很直率,但也是一个谦虚的人。您把这样神秘的一个行业,说得如此简单、平实,您觉得您自己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投资银行家?投资银行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刘二飞:我只能说我做投资银行的年头比较多了,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李南:您理想状态中的投资银行家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子?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刘二飞:第一,这个人要有基本的数字敏感。如果你不懂得数字,特别是不会读财务报表,你就像个文盲一样;第二,你要比较善于跟人打交道,善于理解人,而且能够尽快地跟人结成朋友;最后一点,我想做投资银行既要有自信,又要很谦虚。

编导:戴岚

一直想做一期关于投资银行家的节目。

一直被投资银行家们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的大手笔所吸引。

这是一个永远都会吸引财富精英拼尽全力去奋斗、去争取的行业。

刘二飞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就中国短短十几年的投行发展史而言,刘二飞俨然是一位资深行家。早在1984年,在国人对资本市场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一不小心,他就进入了这个行当,从此一发不可收。他以平均3年换一家的速度,转战于各大著名国际投资银行——高盛、摩根斯坦利、所罗门、美林之间。每一家投行都名声显赫,但他都是来得潇洒,去得从容。

于是就想,这样一个高智商加高财力的人(注:投资银行家是一个收入高得可以让人掉下眼珠的职业)会是什么样子?

在前期策划中,大家明显带着对投资银行家的极度好奇。而与刘二飞第一次见面之后,一切尘埃落定。

于是,相对于目前大多数人对投资银行和投资银行家的“误解”而言,转为“正解”。因而有了这样一期与初衷相差较远,但终于对“投资银行”有了一个感性认识的节目。虽然没能像初时所想那样,要将蒙在投资银行上面的那层神秘面纱撕开一个口子,为观众揭开一个全新的领域和空间,却很欣慰,也很满足:起码,没有人云亦云,没有续写“误解”的神话。

在真实与媚俗之间,我们选择的是真实,哪怕它并不怎么出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相关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尽快撤除。